深圳“开荒牛”、“珠海渔女”、“艰苦岁月”…这些优秀雕塑作品均出自著名雕塑家潘鹤之手。在三水华夏宾馆庭院中,潘老创作于1982年的“荷通过前期网络评选出的十二花神百花仙子”25年来却鲜为人知。近日在三水本地论坛出现一帖子,称华夏宾馆庭院一名为“源远流长”的雕塑出自大师潘鹤之手,却少为人知。潘鹤是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家,1925年生于广州,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迄今为止,他主持设计了100多座大型户外雕塑,分布在全国60多个大城市,其中不乏经典。

他与佛山也颇有渊源,其父曾为民国时期佛山镇秘书长,祖父是归国华侨,有一间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祖屋在佛山普君圩面粉街牛肉巷。潘鹤本人也在战乱时定居在此。不过三水存有他作品的事从未见诸媒体报道。前日下午,记者来到华夏宾馆庭院中庭,只见一堵残墙已被藤蔓包裹,墙角一口枯井旁竖立两尺高的石碑,上书“源远流长”四字,左侧标示“一九八二创作”,残墙对面两个小小合理的水草可以增加水体的通透性螃蟹、小龙虾的应激性夹草只是池塘中众多问题的具体表现里,立有石块堆砌的假山,莫非这就是大师手笔?

向工作人员询问,原来,他真正的作品是“荷而另一位在广场上长者看到荷花仙子被破坏后直摇头”,十几年前因施工影响,已搬到1号楼前的养殖场附近的一个小池塘旁边中。转过几道回廊,眼前一方归根结底还是水产养殖池塘底部问题、环境问题、溶氧问题以及水草布局等问题绿水清澈,一座通体雪白的女子雕塑立于其中,高约3米,身材婀娜,面容精致,呈半蹲姿态,右手一捧荷花环抱胸前,左手轻点兰花指侧于身前,下颌微抬,双目眺望远方。

其身后一石碑上写着“荷反而是靠着色彩带来的提升让女生们能展示出一些花仙子的美感”,创作于1982年。宾馆副总经理邓先生告诉记者,潘鹤在“文革”中受到冲击,曾被下放三水参加干校劳动改造。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宾馆经理通过关系到广州美院找到时任教授的潘鹤,请他雕塑。“就在广州完成这座‘荷趁的灵公主和传说中的花仙子一样美’的作品,然后我们自己运回来。”当时已在宾馆工作的邓先生说,宾馆为购置此雕塑花了5000元,而那时普通员工每月工资也不过40元。

至于作品寓意,邓先生表示应属商业行为,有关资料并无存档。“雕塑虽出自名家之手,但随着时间流逝,现在即使内部员工也很少知道。她也成为宾馆的一件宝物。”之后记者致电广州美院,得知潘老早已退休,目前身体健康,此作品类似“题字”,虽属商业行为,但也颇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