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文字中获取灵感

发布时间:

当前位置:央美雕塑 > 技术资讯 > 在中国古文字中获取灵感

在中国古文字中获取灵感

在黑色的背景下,石膏色的雕塑仿佛复活了中国的古文字,也复活了其中蕴含的宇宙观、宗教观,犹如穿过数千年历史隧道的喃喃低语,诉说着先贤们对世界的感知、体验、把握与概括。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院雕塑专业的王燮达向记者透露,这组作品的创作始于2002年后,雕塑涉及到中国传统的造字规律,从中可以体会中国先民将宇宙万象抽象化的方式。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字就是一个最直接的抽象艺术”,而“要寻找中国本源的东西,或者说寻找东方本源的东西,就是要寻找几千年以来,这一个群族的思维模式”。他正在尝试一种中国文化观念的表达方式。。相关标签:文字

上一篇:新烈士陵园清明节开园征集烈士墓碑及雕塑方案
下一篇:“高尔夫-运动”——刘立业油画、雕塑、环境艺术作品展

春天的上海,五角场800号里刚开张的元典画廊,正在举行由李晓峰担任策展人的“《子曰》———王燮达雕塑作品展”,展出了年轻雕塑家王燮达30余件一组铸铜涂色的同名系列作品。在黑色的背景下,石膏色的雕塑仿佛复活了中国的古文字,也复活了其中蕴含的宇宙观、宗教观,犹如穿过数千年历史隧道的喃喃低语,诉说着先贤们对世界的感知、体验、把握与概括。

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院雕塑专业的王燮达向记者透露,这组作品的创作始于2002年后,雕塑涉及到中国传统的造字规律,从中可以体会中国先民将宇宙万象抽象化的方式。他又说,这个系列的每个雕塑都有具体的故事,表达的是一种宗教感。“子曰”的“子”,不仅指孔子,也指中国历代的先贤;今天的生活中困扰我们的所有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先哲们已经有了答案。

他说,他从小学习书法,20多年来从未间断,最喜爱篆书和狂草,尤其是篆书,10年里把字体“打通”。古人造字用“六书”,他自认已经达到能将其运用自如独立造字的境界。而这正是他创作乃至修行的养料,是这组雕塑的灵感的源泉。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字就是一个最直接的抽象艺术”,而“要寻找中国本源的东西,或者说寻找东方本源的东西,就是要寻找几千年以来,这一个群族的思维模式”。他认为王燮达的创作,“就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能够抓住它的本质,又是立足于今天现实的人的需求,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能够感动人的”。

批评家李晓峰则指出,这组雕塑十分罕见,源于艺术家能不偏执而公正地看待传统,浸淫其中。现代思想的冲击往往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后果,即“辉发”与“沉淀”,而艺术家则选择了后一条途径。他正在尝试一种中国文化观念的表达方式。他的雕塑造型,再现了中国传统石文化的“皱、瘦、漏、透”的美感,体现了书法中讲究的“屋漏痕”效果,同时,也表达了艺术家对现实的回应。

@佚名

在中国古文字中获取灵感.相关作品

 

在中国古文字中获取灵感.相关文章

 

×
不论您是雕塑这个行业还是对我们,或者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的疑虑,您都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必将尽心尽力为您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电话咨询
135-8216-1651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