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彩骆驼载乐佣》和《断臂的维纳斯》为例,来分析中西方雕塑作品的差异。众所周知,雕塑与绘画的平面式不同,它是一种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严格的说,雕塑分两类,雕为一类,塑为一类,雕做减法,比如说在一块岩石上雕一个佛像;塑呢,就做加法,比如说用泥巴把它捏出来。雕塑艺术,它将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两者相结合,用静态的美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念。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东西方在社会制度上有着相同的起源,都经过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受到了相似的经济基础制约,但由于地域人文不同,造就了政治,文化,经济等地方特色差异,而这在雕塑艺术上呈现的尤为明显。

接下来,我们组将以中西方具体的雕塑作品为例,从作品的使用材料、表现手法和用途性质三个方面,对作品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三彩骆驼载乐俑,从名字就可以知道,它为著名的唐三彩作品,出土于西安郊区中堡村一座普通的唐墓中,为三彩技乐俑中的罕见珍品。该作品题材新颖,风格独特,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骆驼的比例,表现出盛唐社会风俗及其高超艺术成就。断臂的维纳斯,是著名雕塑家亚历山德罗斯在希腊文化时期,表现爱与美之神—阿弗洛狄德女性人体美的经典之作,该作品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
人们将从这里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生命,感受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从中西方雕塑作品来看,中方雕塑的使用材料比西方更为丰富,像土、木、玉、石、铜等都可作为使用材料,其中以土为代表的泥塑、陶塑、陶瓷以及建筑的木刻,木雕居多。中国雕塑有个独特的习惯,喜欢吸收绘画中的线条色彩特点,在雕塑上进行绘色描线,这也就使得雕塑更接近二维的绘画艺术,成为中国雕塑独有的民族特色。就以典型的唐三彩作品—三彩骆驼载乐佣为例,该作品是以“土”为使用材料的陶塑,整个作品施以黄、绿、蓝等单色釉,产生色彩艳丽的视觉之美,运用精湛的技术,将人物和骆驼的表情行为,刻画得淋漓尽致,被誉为唐三彩技乐俑中的压卷之作。
而在西方,由于艺术家不喜欢上色,讲究“原汁原味”,大多以石为主,如石膏,大理石等。喜欢直接按照石头本身的肌理,加上立体的雕刻,让雕塑呈现出纵深感、立体感、真实感。西方的雕塑凭借着单纯的色调,更加展现了雕塑古朴的艺术魅力。以典型的断臂的维纳斯为例,该作品是由两块大理石拼接而成,两块大理石的连接处则是在躯体裸露的部分和裹巾的相邻处。该雕像为圆雕,可供四面欣赏,不管从哪个角度,都可欣赏统一而赋予变化的美。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民族,中西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方雕塑艺术表现手法差异的主要原因。
从空间表现手法来说,中国讲究情与景相互融合,虚实结合。请大家看这张三彩骆驼载乐俑图片,骆驼上坐着七个男乐俑,一个女歌舞俑,他们姿势各异,表情栩栩如生,手上都持着不用的乐器,好像在演奏美妙的音乐,情与景相互交融,生动形象的再现大漠丝绸之路的民俗风情。而西方追求的是理想世界,展现实体的空间实在性。断臂的维纳斯将空间的和谐,舒展关系表现的淋漓至尽。就形式表现手法来说,中国雕塑侧重写意,注重精神上的表达,讲究的是神似,图中的三彩载乐骆驼俑,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和实际生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象征着人们在枯燥又艰苦的旅途中,依旧保持着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精神。
而西方雕塑则以写实为主,强调作品逼真生动,追求比例美,讲究形似。断臂的维纳斯,线条优美,富有立体感,通过对形象的体积和团块感的塑造,展现出女性姿态妩媚而不失庄重,躯体半裸但又有所节制,既展示了肉体美,却又不能让人忽视她内在的神韵,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精神的向往。雕塑具有一定的纪念、象征、装饰和美化作用。西方雕塑“断臂的维纳斯“主要是作为公共雕塑被大众欣赏。它是在上上个世纪为了向人们展示并欣赏希腊妇女的典型特征形象和美而塑造的。而中方的“三彩骆驼载乐俑”是在1959年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的,主要用于随葬品殉葬,当时绝大多数的唐三彩都是用于殉葬,极少用于日常生活。
通过中西方雕塑作品对比,可以看出西方的人物雕塑的功能大多数都是用于纪念、建筑装饰,工艺品以及公共雕塑欣赏,比如:著名的大卫、自由女神等。而中国的人物雕塑更多的是与巫史文化、礼乐丧葬、宗教文化等社会功能密切相关,比如佛祖观音雕塑、还有秦兵马俑等等。通过对上述作品差异的介绍,我将从地理环境、思维模式和哲学品质三个方面来分析中西雕塑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地大物博,社会环境动荡经常更朝换代。因此中国的雕塑的选材以及类型都各种多样。而西方大多国与国之间交流频繁。因此他们的雕塑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从思维模式上来说,中国传统艺术的思维模式追求合二为一,而西方则是要把世界视为不同的部分,追求一分为二。一分为多。从哲学品质上来分析,西方文化重智,东方文化重情。西方文化一直以裸露身体为美,而中国要基于伦理性的要求,更讲究传神写照。西方雕塑理性,而东方感性。总而言之,由于中西方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西方艺术注重写实性而中国写意性这两种不同审美取向;
同时在造型手法和材料等运用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中西雕塑虽然风格各异,但无优劣高低之分,对各自风格与观点的评述,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雕塑这一艺术领域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