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泛区永载史册的恢宏篇章

发布时间:

当前位置:央美园林雕塑 > 技术资讯 > 黄泛区永载史册的恢宏篇章

黄泛区永载史册的恢宏篇章

用心做一件事,需要倾情投入,孜孜不倦。用情做一件事,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扶沟县,就有这样一群人,为了红色文化的发展,为了红色基因的传承,长期以来,不求名利,不图回报,默默无闻,潜心研究,著书立传,宣传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确保红色基因代代永相传。2021年10月4日,国庆佳节,普天同庆!就是这样一批人,没有同家里人一起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是来到了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场史馆参观学习,感悟先辈们的初心使命。“黄泛区”是黄河水泛滥过的地区,在1938年6月9日,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军西进,下令炸开了郑州黄河花园口,致使黄河水如猛兽般向东南沿贾鲁河等河流一路狂奔,水到之处,尽成泽国,黄水泛滥近九年。相关标签:农场红色

上一篇:至道元宝
下一篇:艺术和城市公共空间“在一起”!闵行首届国际城市艺术季开幕

用心做一件事,需要倾情投入,孜孜不倦。用情做一件事,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扶沟县,就有这样一群人,为了红色文化的发展,为了红色基因的传承,长期以来,不求名利,不图回报,默默无闻,潜心研究,著书立传,宣传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确保红色基因代代永相传。

耕犁农场景观铜雕

2021年10月4日,国庆佳节,普天同庆!就是这样一批人,没有同家里人一起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是来到了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场史馆参观学习,感悟先辈们的初心使命。“黄泛区”是黄河水泛滥过的地区,在1938年6月9日,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军西进,下令炸开了郑州黄河花园口,致使黄河水如猛兽般向东南沿贾鲁河等河流一路狂奔,水到之处,尽成泽国,黄水泛滥近九年,淹死人数之多,危害之大,世所罕见,黄水退后,黄沙满地,寸草不生,风吹沙起,民不聊生——故称“黄泛区”。

七十多年前,为了开发建设黄泛区,响应党的号召,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军人、知识分子,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到风沙弥漫的黄泛区,开启了一段惊天动地的开荒史篇,这其中就包括了王近山将军,万里的儿子万博翶,戏比天大的常香玉等人。为了重温那段感天动地的岁月,扶沟县红色文化研究会负责人张志华带领常务理事邢长顺、王鹏霄、万山红、王空军等一行五人来到黄泛区农场场史馆参观学习。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何建华,他是西华县红色文化志愿者,现已退休在家,潜心研究红色文化,初识何建华就给人一种稳重且见多识广的印象,在他与邢长顺老师握手交谈的时候,才得知两人是同学关系,从两个老友开心相聚的笑容中,再一次感受到“同学”两个字的厚重意义,在何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驱车来到了黄泛区农场场史馆,开启了今天的参观学习。

场史馆的大门上一行大字——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场史馆分外醒目,大门左侧是”艰苦创业,勇于开拓”,右侧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这十六个大字凝结了农场人的精神与奋斗目标。国庆佳节,又岂能少了国人们心中那永恒的一抺红,大门的两侧,鲜艳的五星红旗,让人们置身于幸福的氛围中,现在场史馆已经是周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场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型的雕塑拓荒者,塑像中有军人、农民、知识分子,还有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他们手持铁锹,肩扛锄头的形象,瞬间把我们带到了拓荒岁月。

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拓荒者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了黄泛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书写着“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农场精神,他们用忠诚和勤劳建起自己的美好家园——河南省最大的机械化国营农场——黄泛区农场。

“拓荒者”塑像的背面四个大字——沧桑巨变,凝结了农场人的心血和汗水。这是周恩来总理决策建农场的雕塑,一九五零年二月中央成立了黄泛区复兴委员会,同年三月二十一日在河南省省会开封设立办事机构——黄泛区复兴局,省主席吴芝圃任局长,赵一鸣,路延岭任副局长,开始了大规模的向自然开战,建设家园,造福子孙的复兴运动。这是当时农场的部分办公用房,现已改造成场史馆的展览馆,在展览馆何建华老师边走边向我们详细介绍农场建设的来龙去脉,以及曾经在农场劳动过的名人趣事,何建华老师思路清晰,知识渊博,十分健谈,他说:我在这里当过教师,对这里的情况十分熟悉,而且退休以后潜心研究西华县的红色文化及姓氏文化,曾被周口日报副总编辑王锦春亲切的称为——热心的文化自愿者,听到此,不由得让我们一行人,对何老师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展厅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介绍,一件件难得的历史遗物,无不在默默地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垦荒岁月,也正是无数人的坚守,无数人的无私奉献,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无数人的默默无闻,无数人的执着及热情,铸就了这样一篇史诗级的恢弘篇章,才有了如今的黄泛区的欣欣向荣,盛世华章,以及黄泛区人民的幸福生活。沧桑巨变,初心如磐,一切的一切,都要感恩我们党的坚强而正确的领导,感恩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

在场史馆展厅,张志华主任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发扬农垦精神,做新时代拓荒牛的留言。走出展览馆,郁郁葱葱高大的梧桐树下是开荒初期的一些实物雕塑,包括草安、帐篷、马车、粱仓以及当时比较先进的拖拉机等。高耸入云的大树以及这些雕塑,也在静静地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岁月。场史馆的东侧是农场建设过程当中曾经用到的机械实物,很有历史的沧桑感,包括柴油发电机、老式吉普车、轮式拖拉机、脱粒机等,相信年轻的同志都没有见过这些老旧的机械吧!

参观的途中,偶遇农场的老组织部长翟国胜,他既是农场建设的亲历者,更是邢长顺老师的挚友,两人相见甚是欢喜,与何建华老师一块儿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参观接近结束,张主任、翟部长、何老师意犹未尽,边走边谈,特别是张志华主任,谈起自己的亲戚曾在此工作时,翟部长说:那是我的老领导啊,现在已经不在了。

张主任听后也是眼圈一红,陷入沉思,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真情永存啊!与翟部长挥手告别,我们一行又来到原中央党校“五七”干校的旧扯参观,我们首先来到二七礼堂,红色文化氛围浓厚,在礼堂大门前,何建华老师向我们详细的讲述“五七”干校的历史,他的讲解鲜明生动,同时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让我们听得入神,同时也引起我们这些后来人的好奇心,不时的问这问那,何老师都一一的细心解答。

进入礼堂,大幅的宣传画,“五七”道路光辉灿烂,两侧是五七干校的简单介绍,以及珍贵的历史照片,礼堂两侧的墙上也悬挂了干校的劳动图片,记录了那段火热的战天斗地的场面,让人无限感慨,肃然起敬。礼堂的西侧就是干校学员们的宿舍,里面陈设了一些当年用到的农具,高低床、办公桌椅等,简陋的条件,艰苦的岁月,创造了伟大的成绩,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在这些触手可及的实物面前,仔细的聆听,认真的阅读,让张志华一行陷入了深思。参观结束了,在老前辈们曾经住过的宿舍前拍张照片合影留念,国庆佳节不寻常的参观,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味了前辈的初心使命,感恩我们的祖国,感恩我们的党,庆幸自己生长在盛世华夏,让我们沿着先辈的红色足迹,汲取先辈红色的精神营养,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吧!

黄泛区永载史册的恢宏篇章.相关作品

 

黄泛区永载史册的恢宏篇章.相关文章

 

×
不论您是雕塑这个行业还是对我们,或者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的疑虑,您都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必将尽心尽力为您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电话咨询
135-8216-1651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