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访日田,因严寒气候影响,北九州大雪绵延数日,陆上交通全面停止,原本计画两日的小鹿田烧探访行程,被困在日田长达4天。倒也好,很难得的悠閒住在这靠近小鹿田烧的古老市区,这裡民风纯朴,因筑后川的河岸风光和古町家建筑,被称为小京都,因此极负盛名。因认识了老市区的一家老艺品店,他们收有小鹿田烧一级品,过滤掉瑕疵和等级不佳的一般品,选的品项不流俗,于是透过他们的管道来採买,可以省去不少时间。

虽同样是小鹿田烧,但是选品的眼光还是非常重要的,不一定全部包含小鹿田所有的窑元都能合乎喜爱的眼光。精心挑出来的,才能称的上是选品。在器物上密密麻麻的螺旋点状装饰纹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飞鉋技法。在日本的陶艺产地之中,以小鹿田与小石原为代表,只要看到此种装饰文样,十之八九出自这两个产地之一。

不过小石原烧的经过现代化的过程,作品年轻化及大量生产而失去原味,三百年来坚持传统制作过程的小鹿田烧格外令人觉得尊敬。飞鉋是在陶土素胚上施以化妆土的涂佈,使用具有弹力的金属特殊工具,器物在快速的辘轳转动之下,刀刃在器物上所产生的弹跳波线状文样,所形成的密密麻麻点状图形,经由刀刃的不同角度掌控,每个陶艺家都有自己的细微差异。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当年探访小鹿田烧,深入瞭解后惊异于民间技艺的能量,而将小鹿田烧评定为世界一的民艺。最大的原因也是在于对小鹿田保持传统技法的感动。小鹿田位于大分县日田市大字鹤河内,山村中约有数十户的窑烧小聚落,小鹿田烧传统为“一子相传”的独特模式,制法仅单传给一个儿子,不传外人也不收徒弟,即使家族中的成员会帮忙制作,但最后的装饰与收尾一定是在传人手中完成,其他人仅能协助而不被允许制作完整器物。所以时常会见到父子一起工作的情况,从三百年前开窑到现在的制法一脉相传。

独特的三家十窑体制,现在的10户窑都是当初开窑的黑木、柳濑家的子孙,1931年柳宗悦以“日田的皿山”之名绍介小鹿田,在1954年也受到英国陶艺家的肯定。小鹿田所使用的陶土是从皿山取得黏土,利用河川的水力和巨大唐臼捣出细緻的陶土,平均分供给各窑使用,而制作出来的成品也不会各自落款,而是由整个聚落来守护,一起为了捍卫传统而努力。小鹿田的陶土黏性强、铁份含量多,素烧后多呈现深褐色,因此会在器皿表面上以有弹力的金属片使用“飞鉋”技法,结合辘轳刻出细细小小的纹路,或是同样利用辘轳来旋转器物,再画上“刷毛目”的装饰技法。

釉料则是使用长石釉、灰釉、铜粉等来做调合,烧制后的颜色为白、黑、饴色、柿色、绿色等。制作出颜色虽然朴素但是装饰技法却独特引人注目的器具。坊间有业者仿小鹿田烧,採用速成灌模方式,生产出具有类似纹路的器物,再施以彩釉。价格较为低廉,不过大量生产已抹去小鹿田烧原始单纯的工艺特色,民艺爱好者应能具备辨识能力,以维护传统工艺的永续性,这是数百年来传承的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