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何以被网友戏称为“立马滚蛋”

发布时间:

当前位置:央美园林雕塑 > 技术资讯 > 走进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何以被网友戏称为“立马滚蛋”

走进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何以被网友戏称为“立马滚蛋”

在甘肃省博物馆珍藏着一件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1厘米、重7.15千克的青铜奔马。只见它昂首阔步,三足腾空呈奔驰状、后足还踏踩着一只展翅翱翔的飞燕。这就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天下第一马”的铜奔马。不过,随着它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后,人们还是喜欢亲切地称呼它:“马踏飞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甘肃省博物馆,探寻“马踏飞燕”背后的故事吧马踏飞燕初问世二十世纪六十年初,中苏交恶后的中国受到了国际环境最严峻的挑战,手中握有核武器的美国、苏联对我国的安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中,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并。相关标签:奔马

上一篇:王尽美烈士雕塑落成暨红色音乐剧《尽善尽美》展演活动在济南幼高专举办
下一篇:致敬!浙江石雕艺人用玉石创作长津湖战役“冰雕连”塑像

在甘肃省博物馆珍藏着一件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1厘米、重7.15千克的青铜奔马。只见它昂首阔步,三足腾空呈奔驰状、后足还踏踩着一只展翅翱翔的飞燕。这就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天下第一马”的铜奔马。不过,随着它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后,人们还是喜欢亲切地称呼它:“马踏飞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甘肃省博物馆,探寻“马踏飞燕”背后的故事吧二十世纪六十年初,中苏交恶后的中国受到了国际环境最严峻的挑战,手中握有核武器的美国、苏联对我国的安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公园动物镂空奔马雕塑

其中,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并派兵进驻蒙古人民共和国,将一部分战略导弹直指我国的几个大城市和重要军事设施;美国则是加紧了对中国实施战略包围,勾结中国周边不少国家及地区结成反华同盟,并将战火引到中越边境。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成立了以周恩来总理为组长的中国人民防空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各大城市和农村,掀起了一场“深挖洞”的群众运动。在甘肃省武威县城北两公里处,有一座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高8.5米的长方型夯筑土台。

广场仿铜奔马雕塑 玻璃钢公园景观动物雕塑

土台之上,有明清时期的三星斗姆殿、雷祖殿、北斗七星殿、南斗六星殿、过殿、东西配殿、廊房等数十座古建筑。因为这座土台是祭祀雷神的地方,就被当地人称“雷台”。1969年秋,甘肃省武威县新鲜公社新鲜大队第13小队根据上级挖防空洞的指示精神,对雷台进行了观测,认为如果将防空洞挖到雷台下方既省时又省力。

不锈钢公园镂空奔马雕塑

于是,小组成员就从雷台东南角下掘出了第一锨土。1969年9月20日,挖掘小组在地道十多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堵青砖墙壁。队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举起镐头将墙壁砸出一个黑洞。在手电筒的照射之下,黑洞里面泛着蓝幽幽的光。

广场奔马动物铜雕

大家在队长的带领下,爬进了黑洞,发现那是一间用青砖砌成的墓室。墓室中有座棺床,里面放着两具尸骨,早已腐朽不堪。尸骨的脚下,还堆放着几件陶罐。墓室周边整齐地堆放着大量的铜人、铜车、铜马。队长兴奋不已,知道是挖到了宝藏,随手就拿出了几件,将洞口封住,并互相告诫,千万不能将此事外传。第二天傍晚,队员们在队长的带领下,再次钻里了地道,打开了洞口,将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部都装进了麻袋,放到了大队部的库房里藏了起来。

奔马石雕晚霞红动物雕塑

然后,他们又在离洞口大约20米的地方重新开挖地道。由于新挖的地道恰巧与古墓的甬道形成了直角,不久以后,新的地道又挖到了墓室,还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的铜钱、铜壶、陶罐等文物。雷台发现古墓的消息不胫而走。新鲜公社书记得知后,一方面派人到了雷台,防止村民再次进入古墓,一方面向武威县人民政府进行了汇报。武威县人民政府立即指派人追缴失散的文物,并批示县文物部门对古墓进行清理与保护。当地政府经过对村民反复解释这批文物的重要价值,并指出私自藏匿会涉及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村民们才将藏在大队部库房里的文物交了出来。

广场铜奔马铜雕

随之,这批文物就被送到了武威县文庙文昌宫保管,后来又移交到了甘肃省博物馆保存。铜奔马就在这批珍贵的文物之中。经过文物专家考证,铜奔马的铸造工艺为范铸马身,然后再与马尾、马腿、右下足飞燕等部件分别铸合制作而成。为了增加马腿的支撑力和强度,铜腿内还夹有铁芯。

玻璃钢仿铜青铜抽象奔马

可见,这种铸造工艺,不管是当时还是今天,都是非常先进的。第一个人就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1971年9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王国民族联合政府首相宾努亲王到中国西北地区访问。到达兰州以后,虽然行程安排得很紧,对历史文化颇感兴趣的郭沫若还是趁客人中午休息的时候,前往甘肃省博物馆参观。

不锈钢企业广场奔马雕塑

在众多文物中,雷台东汉古墓发现的这组由铜马、铜车、铜俑组成的仪仗队把郭沫若先生吸引了。他更是对其中的一件飞跃奔腾、三足腾空、右后足踏踩着一只飞燕的铜马大为赞赏: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就是拿到世界上去,都是一流的艺术珍品。当时陪同郭沫若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的王毅向郭沫若先生提议:铜奔马蹄下踩的这只鸟从形象特征和创作者的匠心来看,我们认为是只燕子。创作者意在用飞速最快的鸟衬托马速,而鸟中飞速最快者正是飞燕,能否将这一造型称作“马踏飞燕”呢?

奔马铜雕222

这一年的十二月份,北京故宫博物院准备举办“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郭沫若回到北京后,念念不忘他在甘肃省博物馆见到的那件铜奔马。于是,他就与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商定,将这件珍贵的文物从甘肃省博物馆紧急调到北京,充实北京故宫举办的出土文物展览。于是,铜奔马遇到了它的第二个贵人,他就是著名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

赵振茂十五岁开始学习文物修复,是清宫文物修复“古铜张”的第三代传人。由于时代久远,铜奔马出土的时候残破不全,颈部有数个1厘米大小的洞孔,尾巴断裂。武威县文保部门和甘肃省博物馆都没有文物修复技术。于是,铜奔马就被送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馆赵振茂先生那里。赵振茂先生仔细观察铜奔马后发现,不仅铜奔马的颈部有数个洞孔,马头和尾巴的几缕鬃毛也掉了下来,三个马蹄的芯也是空的。赵振茂先生将铜奔马清洗后,用锡焊的方法将铜奔马的颈部残洞补上,把缝隙填实、磨平,并用刻刀修饰顺畅。

但凡经过修补的地方,赵振茂先生都采用传统的做旧方法,作出底色彻铜锈,让人看不出一点修复痕迹。经过近两个月的修复,铜奔马终于在“文物展览”前夕送到了郭沫若先生的案桌上。郭沫若先生看到修复后的铜奔马毫无瑕疵,马上补充到了展览会文物名单之中。铜奔马在北京展出后,立刻震动了史学界和考古界,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誉为“天下第一马”。

1983年,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正式确定为了中国旅游标志。如今,在全国各地的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随处都可以见到“马踏飞燕”的大型雕塑。不过,有地方在设置“马踏飞燕”的时候,多以长城烽火台为底座,“马踏飞燕”下面还一个向前奔腾翻滚地球,因此,网友们亲切地戏称它为“立马滚蛋”。

走进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何以被网友戏称为“立马滚蛋”.相关作品

 

走进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何以被网友戏称为“立马滚蛋”.相关文章

 

×
不论您是雕塑这个行业还是对我们,或者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的疑虑,您都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必将尽心尽力为您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电话咨询
135-8216-1651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