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出土的虎文物求是斋虎是百兽之王,虎力威猛,是殷商先民敬畏崇拜的神灵之物,是战胜邪恶、保护平安的祥瑞动物。商代甲骨文中,有“虎”字,像虎形。在一百余条卜辞中显示与虎有关的事迹,主要涉及田猎活动中捕获虎,祭祀活动中用虎作为牺牲。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有商代虎肱骨、头骨占卜刻辞,记录商王狩猎获虎并用于祭祀的事迹。殷商文化遗物中存有虎头骨、下颌骨和肢骨等遗骸。

殷墟出土的铜器、陶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漆木器上都曾出现虎纹、虎造型形象。壬寅虎年到来之际,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虎头虎脑”的虎文物,感受一下“虎虎生威”的浓浓年味。最早有关虎的文物——虎纹花土虎纹花土是1935年春中央研究院对殷墟进行第11次发掘时所得,出于安阳侯家庄西北岗1001号大墓。为浮雕虎的侧面图像,虎呈张口、曲背、折足、卷尾。
虎身轮廓以粗壮凸起的勾连纹构成,空隙处填以细密的云雷纹,表面施以朱红色彩。这件文物只有一个长约1米左右的虎形轮廓,红色的漆覆在上面勾勒出一个虎形。最初,它是被刻在木板上,随着时间的流逝,木板逐渐腐烂,从而上面的漆印落在了泥土上面,形成了这件虎纹花土,是殷墟最早有关虎的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南京博物院。商虎首人身石雕像1935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十一次发掘殷墟在M1001出土,现藏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
通高37.1厘米,曲膝跪坐于后爪上,前爪按膝,头突出,张着大口,背部开有上下通口的长方槽。其两臂上各阴刻有一条“瓶角龙纹”,腰、股、胫上刻有“蛇身”动物纹。该石雕雕刻精美,为商代石雕中的精品,对研究商代建筑技术、雕刻工艺等均有一定的价值。李济先生《安阳》一书中则称之为“虎头怪物像”、“虎头兽”,判断它可通过其背槽嵌在房屋墙壁的突起上。商代磬中之王——虎纹石磬虎纹石磬,1950年出土于安阳殷墟武官村大墓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石磬正面刻有雄健威猛的虎纹,可称为商代磬中之王。
虎纹石磬呈片状,长84厘米,宽42厘米,厚仅为2.5厘米,石磬正面的虎形以双勾的线条刻出,怒目圆睁,虎尾上扬,虎口大张,尖尖的獠牙清晰可辨,老虎身躯呈匍匐伏,做出猛虎扑食的架势。与青铜器上常见的虎形纹饰相似,线条遒劲,匀称地布满整个磬面,成为一个完美的适合纹样,与长度近一米的器形浑然一体,反映出商代高超的石刻艺术水平。据测定,该磬有5个音阶,可演奏不同乐曲,轻轻敲击,即可发出悠扬清越的音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形体最大的商磬,被专家称为“虎纹石磬”,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镇国之宝——后母戊鼎后母戊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鼎耳一共两个,正面饰一对老虎,虎口相对,中间有一人头,一般称为虎噬人纹,虎的下部是人头纹样。虎作为鼎体主要纹饰,以大口、獠牙凸显威慑力量,令人畏惧。不过,在此是寓意牺牲,或是赋予神格,或是否与虎族有所联系。后母戊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侯家庄1004号墓虎首形青铜胄1934年至1935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在河南安阳殷墟侯家庄1004号墓内曾出土100多顶青铜胄,形制呈帽形,系合范铸成,高约20余厘米,顶部有一管,用于安装缨饰,左右及后部向下延伸,以保护耳和颈,两耳部位铸饰圆涡纹,并开有小孔。
胄表面有素面的,有饰兽面纹,多数为虎首形。其中七箱青铜胄迁台藏于历史语言研究所,两箱青铜胄留在大陆,今藏南京博物院。殷商铜虎鸟兽纹觥2021年3月18日,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殷商青铜虎鸟兽纹觥以约860万美元夺得魁首。晚商安阳时期青铜虎鸟兽纹觥。
卢氏觥结合了两种动物的侧写,二者背靠背,前端为一卧虎,背饰立鸮。此类觥常作变体兽形,以一器二兽的形象出现。前方的猛虎仿佛蓄势斜跃,后足稳踞圈足底部,曲膝蜷于觥前的鼓腹,而前爪状若扑前,几与器流上沿齐平。
虎身修长矫健,部分描写上及器盖,流与部分盖面在视觉上连成虎颈,盖的前方刻划神态凶猛的虎首。虎尾蜷于鸮翼之下,而鸮尾亦几乎长及虎背,借此巧将二兽合而为一,前后主题益发连贯灵动。牛形虎纹——商“亚长”牛尊商“亚长”牛尊,2001年安阳市殷墟花园庄东地M54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是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尊,通高22.5厘米、长40厘米、重7.1千克,生动展现了一头成年水牛的雄姿。牛身满布龙、鸟、鱼等20多种动物纹饰。最为突出的是牛腹两侧各饰一只猛虎,虎头低垂于牛的前腿处,虎尾上卷在牛的臀部。
尊,出现于殷墟时期,沿用至西周早期,是一种青铜酒器。通体遍饰神性动物纹样的亚长牛尊,更是殷商时期人神沟通的媒介,担负着沟通天地的神圣职责。妇好墓·虎噬人首纹铜钺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4件青铜钺。其中一件大钺上饰双虎扑噬人头纹。钺长39.5厘米,刃宽37.5厘米,重达9千克。
此钺的器身呈斧形,刃口为弧形,平肩,肩部有对称的两个长方形穿,肩下两侧有小槽六对,钺身两面靠肩处均饰虎扑人头纹,人头居于两虎之间,圆脸尖下巴,大鼻小嘴,双眼微凹,两耳向前;虎作侧面形,大口对准人头,作吞噬状,以雷纹为底地,虎后有一夔。钺身正面中部有铭文“妇好”二字,该钺并非实战兵器,而是妇好统帅权威的象征物。妇好墓·虎鋬象牙杯1976年发掘的妇好墓中发现有象牙器皿,出土时被压成一堆碎块,但经过精心的处理复原成三件完整的象牙杯。
3件牙杯造型别致,装饰纹样纤细工整,镶嵌图案规范匀称。其中一件高42厘米,杯身上端有流,一侧有虎形鋬,用榫接法将鋬插接杯体。通体刻有精细花纹,以云雷纹为地,地纹之上有饕餮、夔龙、凤鸟等,鋬部也雕出虎、鸟等形象,是商代牙雕制品中的杰作,今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妇好墓·玉虎殷商时期的玉虎,数量颇多,既有科学发掘的出土物,又有数目可观的传世品,在出土的玉虎中,以1976年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八件玉虎最为精美,可作为商代玉虎的典型代表,八件里有圆雕作品四件,另四件则为片状平面雕刻作品,造型工艺繁简不一,但都刻意表现虎的威猛。
还有1件绿松石虎、2件石虎、1件铜头玉身虎。妇好墓M5:409玉虎妇好墓M5:409玉虎,作起扑的伏状。大头,头平伸,头部的下颚与前肢的前端大致齐平。张口露齿,额后一对三角状横立耳,四肢前曲平卧微起,足雕四爪。虎背微凹凸,垂尾紧收与臀部一体,尾尖向后向上翻卷。
全身施刻双勾阴刻阳线纹饰,背部饰勾角云纹与斑块鳞纹,腹两侧饰勾角云纹,四肢大腿部饰勾角卷云纹,尾上三面饰五道双线折角形虎斑纹。长11.7厘米、高4.3厘米。妇好墓M5:405玉虎妇好墓M5:405玉虎,作匍匐状。形态及纹饰风格与妇好墓M5:409玉虎大致相同,只是局部有区别。头前伸、整个头部伸出前肢的前端,四肢更为低平。
额后的双耳为向后倒伏的宝瓶形角;虎背微凹凸,尾部呈条状后伸拖拽,尾尖翻卷。颈部两侧饰三叉斑块鳞纹,背部饰勾角云纹,腹两侧饰勾角云纹,四肢大腿部饰对角勾云纹,尾上三面饰五道双弧线虎斑纹。双勾阴刻阳线纹饰的特征似较妇好墓M5:409玉虎的更为成熟,如勾角云纹末端的勾圆点,较为规范而醒目。长14.1厘米、高3.5厘米。这件玉虎的整个形态较为细长,玉虎的双耳实际上是玉龙的瓶形双角形态,但整个器形是虎状。妇好墓M5:366玉虎妇好墓M5:366玉虎,作极低平的匍匐状。整器呈细长条,长身长尾。
首部变形,头部前段为管状,管孔象征张开的虎嘴。两侧有对称的小孔,下颚又有一小孔。双耳向后倒伏,呈夔状大弯角。虎背微凹凸,尾部呈条状长尾后伸拖拽,尾尖向前翻卷相连呈孔状,足雕四爪。周身施刻双勾阴刻阳线纹饰,腹两侧饰由斜弧线勾角纹组成的六组带勾的宽斜弧条斑纹,腹底部饰七道横弧线虎斑纹,四肢大腿部为勾角卷云纹,足雕出四爪,尾上饰六道双弧线虎斑纹。
长14厘米、高1.7厘米。妇好墓M5:406玉虎妇好墓M5:406玉虎,作觅食状。四肢前屈平卧。首部低平,张口露齿,口部冲下,双眼平面向前,为“臣”字形目,眉微凸并刻眉毛纹,双耳向后倒伏,额部饰棱形纹。
虎背微凹凸,尾部粗短后伸,尾尖上翘,足雕四爪。周身施刻双勾阴刻阳线纹饰,肩背、臀部及四肢大腿部为勾角卷云纹,腰腹部为回曲纹,尾两侧刻三道尾状线条。长9、高2.4厘米。妇好墓·圆雕孔雀石虎妇好墓M5:401孔雀石虎,形态与妇好墓M5:405玉虎接近,作匍匐状,四肢前屈低平。
头前伸,口呈椭圆形,口孔深2厘米,左右两侧有对称小孔与口孔相同。双耳向后倒伏,似夔状大弯角。虎背微凹凸,尾粗壮,后伸拖拽,尾尖向前翻卷相连呈孔状。周身施刻双勾阴刻阳线纹饰,纹饰结构与妇好墓M5:405玉虎的接近而略有区别。背部饰勾角云纹,颈部两侧饰三叉斑块鳞纹,四肢大腿部饰勾角卷云纹,腹两侧饰由斜弧线勾角纹组成的四组带勾的窄斜弧条斑纹,尾部四面分别饰二至五道双弧形虎斑纹。
足雕出四爪。长12、高3厘米。妇好墓M5:358玉虎妇好墓M5:358玉虎,作奔跑行走状。体肥硕,两面施刻双勾阴刻阳线纹饰。昂首,张口露齿,“臣”字状眼,脑后立云朵状耳,耳较大,耳上饰勾角云纹。背脊凹弧,尾后伸,尾尖向前翻卷近孔状。肢前屈,足雕四爪。由耳后至尾部饰背脊线纹。颈部饰三叉斑块鳞纹,肢腿部饰勾角卷云纹,腹部饰一组对勾角云纹,尾部饰四道双弧线虎斑纹。
在额部有一穿孔。长13.3、厚0.5厘米。妇好墓M5:359玉虎妇好墓M5:359玉虎,作奔跑行走状,两面施刻双勾阴刻阳线纹饰。昂首,张口露齿,“臣”字状眼,蘑菇状立耳。背脊凹弧,尾后伸,尾尖向前翻卷呈孔状。肢前屈,足雕三爪。颈部饰略有三叉点位的斑块鳞纹,肢腿部饰勾角卷云纹,背脊部饰三道双弧线虎斑纹,腹部饰三条折回曲联的带双勾斜弧条斑纹,尾部饰七道双弧线虎斑纹。在额部眼上方穿一孔。
长9.5、厚0.2厘米。妇好墓M5:991玉虎妇好墓M5:991玉虎,作奔驰扑捕状,两面施刻双勾阴刻阳线纹饰。头前伸,张口露齿,眼为圆孔,尖耳向后倒伏,长尾后伸,前、后肢均前屈,足雕四爪。颈部饰三叉斑块鳞纹,前胸中部有一较大的圆孔,爪上也分别钻有小孔。
后肢大腿部饰勾角卷云纹,腹部饰由斜弧线勾角纹组成的三组带勾的宽斜弧条斑纹,尾饰三个斑块鳞纹。长18.1厘米、高3.6厘米、厚0.9厘米。妇好墓M5:929铜头玉身虎妇好墓M5:929铜头玉身虎,虎首与前肢为铜铸,并镶嵌绿松石,虎头张口露齿,圆眼凸出并镶嵌金叶,立耳,已残。
前肢略前屈。虎身为圆柱状玉管,插入铜质虎首末端,玉管孔径0.9厘米,内有朽木。通长9.5厘米、高4.7厘米。晚商象牙嵌松石老虎商象牙老虎即商代晚期象牙嵌松石老虎。象牙圆雕小老虎,柱形脸,匍匐身,大耳,四圆足,卷尾。身饰阴线,镶嵌松石作纹身装饰。安阳殷墟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