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奉贤大小事,关注“上海奉贤”一手掌握!6月25日,奉贤区荣获“2021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殊荣,成为上海首个获此殊荣的区。奉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按照中央生态文明部署,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践行“两山”“两城”理论,把生态环境作为民生最大公约数、最普惠的民生。

听锦鲤说话、让飞鸟代言,努力让奉贤成为“树的世界、花的海洋、鸟的天堂、云的故乡、人的乐园”。奉贤自2017年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以来,推进“万顷林地、千里绿廊、百座公园”,以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为建设目标,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绿林地建设,全面推进“水天一色”工程,生态空间格局不断拓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南上海的公园之城奉贤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奉贤新城“四城一都”建设,以打造人性化、人文化、人情味的人民城市为目标,全力构建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的城乡一体化公园体系,打造公园之城。让广大市民可以在公园里运动和休憩,在公园里交友,在公园里享受健康生活。“上海之鱼”碧波荡漾,绿林环绕,年丰公园、雕塑艺术公园、青年艺术公园、泡泡公园相继开园,实现覆绿62公顷;金海公路以西中央生态片林完成230公顷的林地抚育和改造提升。
全区11街镇、1个开发区实现“一镇一园”全覆盖。按照“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要求,构建“小、多、匀”的公园绿地系统,实现了“15分钟公园生态圈”,目前,全区公园总数已达188座。结合自身江海融合,河湖水系密布的特征,探索弹性规划,做好“沿水、沿路”文章,实现绿廊网络化和绿地系统化。形成了江南韵味、水乡特色、蓝绿交融的城市滨水景观,百里绿廊、千亩花海、万亩林地为生态基底的城廓公园。
孕育出了独特的“十字水街,田字绿廊,九宫格里看天下,一朝梦回五千年”城市意象。城市里乡村乡村里的都市奉贤坚持跨界融合,寻找“城市化”与“逆城市化”最佳契合点,充分发挥乡村比较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打造国际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新样式,不断提升乡村的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优化农村生活、生产、生态格局,大力推进郊野公园建设,形成生态环境改善,城乡统筹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美丽乡村。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拆违建绿,建成五宅村、六墩村等村级公园35座,满足村民就近休憩和健身需求。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充分利用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和美庭院等创建成果,以蓝天白云、桃林环绕、绿水穿流、空气新鲜的田园风光为亮点,以现有百年老宅为核心,以10个业态功能区为辐射,打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意象,形成“桃源里”系列品牌项目,为“美丽乡村”打好生态底色。
同时,奉贤以农艺公园为核心,致力于加快形成宜工、宜商、宜农、宜旅、宜教的总部集群,聚焦“三园一总部”,将空间、生态、政策、乡愁“变现”,不断增强乡村经济密度、经济功能、经济吨位,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让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蓝绿交融的文化之城奉贤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生产的交融、互动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托蓝绿交融的自然禀赋和“贤美文化”传承,展现新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随着浦南运河两岸景观改造的推进,环绕城市四周以及纵横交织于城市腹地的绿带的建成,“十字水街、田字绿廊”的生态空间格局逐渐成型。位于万亩中央绿心的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是融自然、人文、建筑于一体的森林剧院,是“文化新地标、演艺新殿堂”。奉贤正由“少年”迈向“青年”,演绎“唯一”变作“唯美”,四届区委十次全会提出了建设浦南运河沿线“冷江雨巷、南桥源、水韵青春、明城新月”,聚焦历史变迁、与历史文化遗存,挖掘奉贤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沿线绿廊和绿道建设,以绿道串联起沿线古镇和景点,形成新江南水乡风韵,打造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形成“百里运河、千年古镇、一川烟雨、万家灯火”的独特意向。
恢复“三分灰、七分白”的建筑色彩,保留古树、古桥、古建筑、古村落,体现江南韵味、水乡特色,实现“传统与现代握手、古朴与时尚对话、科技与艺术融合、高雅与通俗一体”。城市更新“南桥源”项目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脉络和丰富的遗迹留存,可以称得上是奉贤之根、奉贤之源。
距今己有1400多年历史的青村老街,经过修复保护,俨然亮丽转身,徜徉青溪老街,扑面而来的是浓浓文化气息和灵动的江南水乡风貌。奉贤正以奔跑的姿态、追梦的状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地名、地位、地域优势,不断跨界、破圈、超越,让青春带火这个“新江南呈现地、新产业爆发地、新青年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