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破碎之际,亡国灭种之时抗战中,位于大后方的四川安县,一个青年王建堂与朋友分头串联了100个青年,向县政府请命奔赴前线杀敌。就在他们开拔前,县政府收到了王建堂的父亲王者成寄来的一面出征旗。当众人展开这面出征旗时,全都大吃一惊——与中国人平常的祝愿亲人顺利出征、平安归来的主题相反,这面由一块宽大的白布制成的大旗,居中写着一个大大的“死”字!出征旗的右上方写着:“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

”左上方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这是真实的“父亲送儿上战场”、“捐躯赴国难,马革裹尸还”。聂荣臻给日本官兵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原文是: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
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
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前途将亦不堪设想矣。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专此即颂安好聂荣臻八月二十二日上面的各位大神已为我们呈现了很多精彩的照片,我也来放几张令我深受感动和震撼的吧。
不才用粗体字为照片加了注解,以文字表达我对当时奋起一搏的中华儿女们的敬意。上图描绘的是:1944年12月5日,一位重装在身的年仅10岁的隶属于新6军的中国少年兵。正在准备从缅甸密支那回国。参加中国对日本军队的最后一次大会战-芷江会战。
而下图则是1944年11月23日,少年兵李占宏在对着镜头微笑,那时他刚刚年满13岁,但已经入伍两年了。战争绝不只是成人间的博弈,在70年前的那场大战里,无数的中国少年以自己的单薄之驱投入战场。本是学堂年纪的他们,却义无反顾的站在了自己的家园面前,从他们的眼神中,我们没有看到迟疑或者畏惧。何为中国少年?
诚如是哉!这张照片很有名了,但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它是由日本人拍摄的,这张照片描绘的是,1937年,凇沪会战杨树浦阵地的激战中,中国装甲兵团第一连的一辆维克斯坦克在没有步兵的掩护下,孤独而义无反顾地冲向日军阵地。虽然淞沪会战在现代因其战略失误而广受诟病,但所有的指责却无关士兵的勇气和荣誉,在杨树浦,在金山卫,在四行仓库,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了我们,何为“一寸山河一寸血”!
抗战胜利后,各地庆祝游行的照片已不鲜见,但是这张摄于1945年的新加坡,它描绘的是新加坡华人擎中华民国国旗来庆祝抗战的胜利。在抗战期间,不仅有中华大地上华夏儿女们的浴血奋战,在遥远的南洋星洲,曾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中有商人学者,也有车夫舞女,无论行业和社会地位,在故土危难时,他们无不以自己的方式,向故国的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也许这是一张再普通不过的行军照片,但图中国旗飘扬的地方,是远离祖国的大地的领邦缅甸,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来自当时国内大中高校的知识青年。在缅印地区的战争中,中国投入兵力40万人,伤亡近20万。1944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响遍全国,无数青年放下笔墨,投身戎马。这只自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踏出国门的中国军队,解英军之围,挫日军凶焰,战功赫赫。
出发前,戴安澜将军曾誓言不负祖国期望。他们做到了。在历时三年零三个月的缅印战事结束后,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没能回到故乡,但是故乡的人们却不会忘记,怎会忘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015/5/1多谢大家看完这些,记得初见这些照片时,我深受震撼且感动许久,这些照片中的人们其实正如今天的你我一般,本有着自己的生活故事,但是却被七十年前的这场大战推上了历史的前台。
同时亦觉当今的历史教材和各类节目对待这段历史的尊重和记载仍待加强,而不致许多当时的瞬间和刹那埋没于历史。多少先辈的浴血奋战,才换来我等今日的安居乐业,我辈自当珍惜,与诸位共勉!2015/5/20很惊喜居然被顶到了第一个,多谢各位的抬爱!如果有发现很能触动我的我会继续更新。在评论区看到一些类似于“向国军致敬”这个说法的评论,这里说一下,我是不赞同的,在当时,为了身后家园和祖先后辈洒下热血的每一个人,意识形态不同也好,社会地位悬殊也罢,正如《庐山声明》中的那一句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每一个为抗战救亡做出努力的人,都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致敬和瞻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