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生于广西柳州,祖籍辽宁,喜好民间艺术,摄影,漫画。2015-2020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2020年西安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每个时代的人,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有着各自的不同特征。你对你们这一代人的时代特征是如何定义的?为什么?

雷晓晗:我其实不知道该怎么去定义某一代人,我们这代人可能自我意识比较强,我觉得大家生活在一个落差很大的时代,虽然同在一个巨大的共同体中又时常感到彼此间的隔阂。你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请问这种风格是怎么形成的?

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吗?雷晓晗:我接触漫画的时间要比雕塑长,受动漫文化的影响很深,包括小时候看的上海美术制片厂的动画片,其中几位角色设计的艺术家,像张光宇、柯明、张仃我都找各种途径去了解他们的创作,感兴趣的基本都是上世纪50到80年代的东西,现在的动漫大多没什么意思。大学在西安待了五年,在这之前我就很喜欢传统、民间的东西,五年间也是沉浸在周秦汉唐的艺术文化里,特别是汉代的造型,给我带来很大震撼。

这些影响是不可能摆脱掉的,创作的时候自然就带出来了,杂糅在一起,就成了属于我自己的某种风格吧。你喜欢的都很经典,其实无论日漫,还是国漫,优秀的作品都值得我们学习。你作品的创作灵感大多源自于哪里?平时都是怎么收集这些创作素材的?雷晓晗:我的作品大都从个人感受出发,都是源自生活带给我的一些感触。平日里喜欢的东西很多,看的书也比较杂。倒是经常跑博物馆和石窟,也喜欢看那些散落在荒野里古代帝王陵墓石刻,这些艺术品都是它们所处时代的精神象征。

我享受这种和另一个时空的单独相处,能激起很多感受。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人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各行业最优秀的那一拨人。能谈谈在当代艺术圈里,你喜欢的雕塑艺术家吗?雷晓晗:我喜欢李伟和刘知音做的孩童,很纯粹的感觉。还有我的老师马宏法,他把传统雕塑高古的气息与当下结合得很舒服,很干净。我欣赏干净和纯粹的作品,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当代的,西方的还是东方的。毕业季之后,同学们都各奔东西,你接下来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计划吗?

雷晓晗:目前不是很想继续待在学院里,感觉接触的东西太少。我还想看更多的东西,希望多接触一些民间的、荒野的、山石上的东西。自我感受和找到一种转化感受的途径很重要,会一直做雕塑。这次展览的主题是成长,能谈一谈在成长过程中,什么事情让你一下觉得自己长大了吗?对你的创作会产生哪些影响?雷晓晗:爷爷的去世吧。从他重病开始我就等着和他告别的那天,《浪潮》系列就是在这样的煎熬与迷茫情绪下诞生的。

我觉得成长就是不断经历别人的离开,最后轮到自己。人走到最后就只有自己,所有的事都得学会独自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