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生性颖悟,少负大志。1816年,他随父亲左观澜到省城长沙读书。1827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同年因母亲病重放弃院试,不久母亲去世,丁忧期间至少从1829年起涉猎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如《皇朝经世文编》、《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及《水道提纲》等视为至宝,这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1830年,左宗棠丧父。丁父忧期间,在长沙拜访的著名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贺长龄,贺长龄“以国士见待”。1831年,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贺长龄之弟贺熙龄是左宗棠当时的老师,对自己的这位弟子,贺熙龄非常喜爱,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后来师生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同年,左宗棠又入湖南巡抚吴荣光在长沙设立的湘水校经堂。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这年的考试中,7次名列第一。

1832年,左宗棠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因“搜遗”中第,取得举人功名,但此后的6年中,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科场失意,左宗棠未能沿着“正途”入仕,但他由此更加潜心经世之学,其志向和才干也得到了包括贺氏兄弟在内的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崇。同年,左宗棠与周诒端成婚。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

生性颖悟,少负大志。1816年,他随父亲左观澜到省城长沙读书。1827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同年因母亲病重放弃院试,不久母亲去世,丁忧期间至少从1829年起涉猎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如《皇朝经世文编》、《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及《水道提纲》等视为至宝,这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1830年,左宗棠丧父。丁父忧期间,在长沙拜访的著名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贺长龄,贺长龄“以国士见待”。1831年,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贺长龄之弟贺熙龄是左宗棠当时的老师,对自己的这位弟子,贺熙龄非常喜爱,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后来师生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同年,左宗棠又入湖南巡抚吴荣光在长沙设立的湘水校经堂。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这年的考试中,7次名列第一。1832年,左宗棠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因“搜遗”中第,取得举人功名,但此后的6年中,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科场失意,左宗棠未能沿着“正途”入仕,但他由此更加潜心经世之学,其志向和才干也得到了包括贺氏兄弟在内的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崇。同年,左宗棠与周诒端成婚。1853年,左宗棠随张亮基入湖广总督幕府,同年,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左宗棠不再随往,转而返回湘阴。

1854年4月,左宗棠又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长达6年之久。其时,清王朝在湖南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太平军驰骋湘北,长沙周围城池多被占领,而湘东、湘南、湘西广大贫苦农民,连连举事,此伏彼起。左宗棠焦思竭虑,日夜策划,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苦力支撑大局。同时,革除弊政,开源节流,稳定货币,大力筹措军购:军械、船只。

骆秉章对他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由于左宗棠的悉心辅佐和筹划,不但湖南军政形势转危为安,湘军出省作战连连奏捷,其它各项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1856年,因左宗棠有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之功,清廷“以兵部郎中用”,赏戴花翎。1859年,樊燮京控案发,左宗棠被迫于当年末、次年初离开骆秉章的幕府。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峥嵘,引起朝野关注,时人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一些高官显贵在皇帝面前竞相举荐,咸丰帝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但也因此而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和诽谤,特别是这次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的构陷,险些使左宗棠性命不保,幸得胡林翼、郭嵩焘、潘祖荫等人相助,才使一场轩然大波得以平息。不仅如此,左宗棠的命运很快还出现了新的转机。1860年,在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并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曾国藩疏荐左宗棠任浙江巡抚;
太平军攻克杭州后,清廷正式补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左宗棠进军浙江,在随后的两年中,他在中法混合军“常捷军”、中英混合军“常安军”、“定胜军”的配合下,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1863年升闽浙总督。1864年3月,左宗棠攻陷杭州,加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
他在浙江采取种种恢复经济的举措,并攻克湖州等地,从而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二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1866年2月,左宗棠最终攻灭李世贤等于广东嘉应州。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左宗棠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1866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时逢西北事起,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