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在我国古代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封建社会里的人民地位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士、农、工、商。当封建君主制在中国没落之后,即使是在战时,中国的教育事业依旧在艰难前进着。而教育事业的一线责任人就是广大老师和校长了。

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负责人,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如果选择一个好的校长就会带领一众老师为祖国培育出好的人才,若是担任校长者品学不端,那么这所学校的发展就会令人堪忧。而高等学府校长的选择更是一件需要千思万虑的事情。胡适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他曾担任过北京大学的校长一职。这样一位声名远播的大文人,当李敖有意出钱为胡适在北京大学立雕像时却被校方给"冷处理"掉了。
这究竟是何缘故呢?胡适一、胡适先生教育是国之根本,只有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的好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才会有希望,民族才会进步,人民的素质才会逐步提升。反之,如果一个国家不发展教育,那么该国的发展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中华民族一直崇尚读书的原因。教育是一件需要循序渐进,任重道远的事情。另外教育本身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我国为了切实推行基础教育全民化,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搞义务教育。至于高等教育,现在还是需要学生们通过数十年的认真学习才可以进入大学校门。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梅贻琦先生在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所作演讲的著名言论。大师之于大学尚且如此重要,那么校长之于大学的重要程度则是不言而喻的。1、师从杜威的留美高材生-胡适之胡适作为北京大学的著名校长,一直是后世学习和热议的对象。1891年12月17日,胡适在上海浦东新区附近出生了。胡适出生的年代正是封建王朝的末尾时期,他由其父第三任妻子所生。正因如此,胡适出生那年他的父亲已过知天命的年纪了。
2年后,胡适跟随母亲去往台湾,但是只在那里待了1年就因战乱重新返回大陆生活。胡家世代高看读书人,等到胡适开蒙之后他就被父亲安排至家里的私塾读书识字。由于胡适的母亲是封建传统女性,在她看来男孩子就得早早的成家,订一门亲事,毕竟先成家后立业嘛!于是在胡适13岁那年就为他寻了一门好亲事,定下的姑娘是江家未出阁的女孩子,名叫冬秀。对于这门亲事胡适开始是极力反对的,后来为了不使母亲等长辈为自己伤心失望,他最终接受了婚事。
胡适与发妻江冬秀是新思潮时期、文人之间少见的父母包办婚姻结局圆满幸福的。虽然有了亲事,但是胡适一直将自己的重心放在学习之上。他先后在梅溪小学堂、澄衷学堂读书。之后他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中国公学。1910年,胡适仍然觉得自己才疏学浅,他想去往大洋彼岸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在这一年他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来到美国的胡适在康奈尔大学学的农科学,5年之后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胡适师从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约翰·杜威先生。在杜威的影响下,胡适对于世界和中国有了新的看法。毕业之后的胡适还著有《杜威先生与中国》,讲述恩师在中国的两年多时光及其影响。2、北大校长-胡适之1917年胡适通过了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并回国在北京大学当教授。
胡适在北大任教的几年间一直通过报刊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言论,他本人极力赞成改良主义。胡适先生与北京大学的渊源颇深,他在1922年担任大学的教务长兼代理文科学长。由此可见北大人对于胡适学识的肯定及能力的放心。1946年7月,胡适出任北大校长一职。
只是这个校长职位胡适并没有做很久。胡适做校长时正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时局动荡不安。1948年11月,胡适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北平城。不难看出胡适与北大的缘分是很深的,并且胡适在校任职期间与一群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联手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对于中国的近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李敖唯独对胡适不吝赞美胡适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对很多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敖就是其中一位。
李敖是中国台湾的学者、作家、时事批评家。他一生将两件事做到了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第一件事是:写书。他一生写了100多本书,大概3000万字,但是有96本都在一面世就被禁掉了。第二件事则是:怼人!李敖实可谓怼天、怼地、怼空气。只要是他看不惯,他就要张嘴批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李敖批评不到的。
除了爱批评世间大事小情,李敖还十分的"自恋"。他曾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就是这样一位很是骄傲的李敖却是从来没有说过任何关于胡适的负面言论。这是因为胡适在早年间对李敖有恩情。当年李敖贫困潦倒,无名无钱,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心灰意冷的李敖给胡适写了一封书信。
胡适读完对他很是赞赏并且随回信附赠1000元以作资助。这封来自胡适的信件和金钱帮助给了李敖莫大的安慰。1、有人出钱立雕塑,北大缘何不接茬?李敖将胡适对自己的帮助记了许久,以致于2005年9月份他去往北京大学进行演讲还提议愿意自己出资35万元为胡适立一座雕塑。但是北大校方对于李敖的这一建议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予以应对。北大校方先是将李敖的捐款予以退回,后是用沉默的方式等待此事慢慢被人们遗忘。
而李敖这边似乎心意已决,无论如何就是不愿意收回。僵持之下,李敖说:钱先留着吧,什么时候想立了再立吧。这件事就这样被搁置了,时至今日北大校园依然没有胡适的雕像出现。2、文人胡适的二三争议事按理说像胡适这样一位文学家并且曾经在北大任校长一职的名人,有人出钱立雕像,校方一般会积极响应,或者自费建立。但是北大的"沉默式拒绝"就很耐人寻味了。这是因为胡适本人和他曾经做过的些事情是很有争议的。
"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句崇洋媚外、长跪不起的"名言"很多人都听过吧,它出自胡适之口!除此之外,胡适曾经将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屈辱经历归结于中国人的"贫穷"、"愚昧"等"自身原因"!如此受害者有罪论,任是谁听了都会大呼:"歪理!"另外,胡适在宣传新思想的同时大力主张废黜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这一做法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即使是现在,还有后世认为胡适先生的做法太过极端。学校建立雕塑为的是让后世学子学习优秀、卓越的前辈。
那么这个树立对象一定是无可争议的正面形象,像胡适先生这样争议很大的校方当然是要极力避免的。以免树立初衷难以达到,再遭到反对者的抗议就不好了。于此,也就不难理解北大的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