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定位

发布时间:

当前位置:央美雕塑 > 技术资讯 > 理想的定位

理想的定位

环境与雕塑的关系是密切的,又是复杂的.既然已经形成了一门学问,行内人士就应该经常研究﹑探讨.我们应该在交流﹑实验﹑求变﹑探索和继承当中扩大视野,适应变化,使环境因雕塑而得到一个理想的定位,使雕塑因环境而找到理想的定位.@阮雍崇。相关标签:理想

上一篇:我看大英博物馆
下一篇:龙门石窟

理想的定位

-雕塑与环境琐谈

1996年第三期

环境艺术作为一个文化定位,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都在不遗余力地营造优美的环境.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了衡量文明与否的标志.可以说,社会越是向前发展,人们越是追求理想的﹑完美的环境.由此,环境艺术运应而生,或者说,它的魅力被重新发现.

雕塑是环境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好的雕塑,不但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出环境显得更为优美,而且能使出环境的文化内涵得到升华,更能显示那里人们的整体文化素养.所以人们往往把一座城市的好的雕塑当成一个城市的标志.

雕塑艺术与环境建设是密不可分.不容讳言,在中国当前大规模的城市环境建设中,能够把雕塑与环境建设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的并不多.一些人以为在某个环境中放进一个或几个雕塑,环境艺术就大功告成了.这边当然是荒谬的.但是持此看法的不明智的“环境缔造者”和急功近利的“雕塑家”还是大有人在,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雕塑垃圾”要被扫除呢?低劣的雕塑放在某一环境中-如某些风景旅游区,当然会污染人们的视觉,糟蹋环境,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那些塑的好的﹑甚至是历史上的著名佳作(包括外国的著名雕塑)随便放在某一环境中,就一定合适吗?非也!前几年,在中国一些大城市中,竞相建设欧洲城﹑外国雕塑园,但观者寥寥,群众并不叫好.这其中除了急功近利﹑仿制﹑粗制滥造之外,就是那些雕塑并没有与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显得没有在它的故乡与环境那么协调.

环境是什么?环境原本是指大自然历经亿万年演变而成的自然景观,是高山大海,江河湖泊;是森林草地﹑沙漠荒丘······.有了人类以后,人们把自己赖以生存的聚居地,用自己的意志强行改造﹑或说营造成不同使用功能的环境.大凡人类都具备着这样一种本能,一种与生俱来的﹑永不满足的追求完美的本能.人们在营造环境的同时,还进行各种装饰.设立雕塑或雕刻即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且不说建造广场宫殿,就是一庭一院,也要用雕刻来美化一番.这种借助感观在知觉上追求完美事物的本能,是人类创造达到理想境界的一种手段,而且,人类有史以来就从来没有放弃过这种手段.

环境艺术的内涵相当丰富.简而言之,就是如何规划﹑处理景观.这里面包括建筑设计﹑绿化布置﹑艺术装饰······还含有雕塑的设置.这里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具有各种特殊意义的人文景观里,雕塑创作是不能掉以轻心的.这方面大煞风景﹑令人尴尬的例子很多,教训很大,付出的代价也是很沉重的.试举几例:

在国内某大城市的著名的革命烈士陵园的一隅,建造了一座忸怩作态的古装仕女雕塑,它和陵园的庄严肃穆氛围根本不合拍,使人感到不可思议.

同样,在某大城市的现代公元中的芳草地上,公园主管部门找来几位工匠,在几块天然石块旁用水泥建造了一个体积庞大的﹑五大三粗的﹑傻笑着的大弥勒佛.顿时把一个开阔﹑宁静的环境弄得使人压抑﹑沉闷,毫无情趣可言.这种粗制滥造的“雕塑”,绝非在一个城市﹑一个公园中所仅见.这样的“雕塑家”是在美化环境,还是在毁坏环境?环境的管理者和作俑者是无知还是另有所图?他们有资格谈环境艺术吗?不幸的是,他们不但在谈,还在抢着实施他们的“创作”呢!

新街口广场是南京城的中心.1989年为了庆祝建国四十周年,让城市焕发先的面貌,市有关部门请了几位年轻美术家,力排众议,耗费巨资,在新街口广场的花坛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南京的等等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为什么到了90年代,会兴起造佛塑神的怪现象呢?难道我们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的伟大祖国不再信奉唯物主义了吗?难道我们的雕塑家才思枯竭了吗?江苏无锡马山镇,是太湖边上的一个小镇.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绚丽.从80年代起,有人提出要把这个锦绣之乡开发建成旅游度假区.为此也曾规划在马山面对太湖建一座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标志性雕塑,使烟波浩淼的太湖更为妩媚动人,更加壮丽.南京﹑上海﹑杭州的雕塑家为此很是忙碌了一阵子,出现了不少有特色的﹑艺术个性很强的构思.未曾想到,进入90年代以后,当地工程的主持者改变原来的规划设想,决定拨出近亿元的巨款在马山面对的太湖建材一座88米高﹑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铜佛像.建造工程已经开始,笔者曾“有幸”到现场看过佛像小稿.此佛像的造型﹑身姿并无特殊的艺术韵味,表现极其概念化,塑造手法和艺术处理亦无可取之处.看得出,雕塑家并不象主办者那么虔诚.他只是在例行公事,毫无激情可言.对此,主办者并不在乎,因为他们的目的只在“高”和“大”.他们追求的只是能“超纪录”,摆阔气而已.至于艺术效果如何,建好后对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他们不问,也不想问.

古代的艺术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血汗创造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令人回味的艺术形象.他们在创造神佛的同时,把世间的人情风俗揉合到形象中,表现了古代人民嫉恶如仇﹑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四川大足石刻中的“养鸡女”和吹奏长笛的“乐女”都是这方面成功的范例.他们创造的多数形象已远远超出了佛神的本来概念.古代佛神形象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正是古代艺术家表现社会各阶层人群广泛性的证明,所以她们赢得了人们的赞誉,成为历史的瑰宝.古代艺术家尚知道在艺术创造中表现世俗风情,刻划有时代个性的人物形象,为什么我们当代的人不站在时代的台阶上往前看,去展望未来呢?在当代塑佛造神已经遗迹没有什么意思了,何况只会塑造高大的佛的躯壳.马山大佛离竣工尚有时日,可以想见,大佛落成以后并不会给美丽如画的太湖壮色,不会给人们留下什么文化或艺术的启示,更不会给时代﹑非后任留下什么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弄的不好,还会给太湖景观抹上一大笔不容易擦去的败笔!

环境与雕塑的关系是密切的,又是复杂的.既然已经形成了一门学问,行内人士就应该经常研究﹑探讨.我们应该在交流﹑实验﹑求变﹑探索和继承当中扩大视野,适应变化,使环境因雕塑而得到一个理想的定位,使雕塑因环境而找到理想的定位.

@阮雍崇

理想的定位.相关作品

 

理想的定位.相关文章

 

×
不论您是雕塑这个行业还是对我们,或者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的疑虑,您都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必将尽心尽力为您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电话咨询
135-8216-1651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