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各门类艺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有其特定的表现方法,而中国的各门类艺术则是共通相契的。这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造成的。以雕塑为例,西方雕塑艺术有其特定的门类规则和创作方法,而中国的雕塑表现出与绘画艺术的密切结合,如所谓“塑容绘质”。中西雕塑艺术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呢?

主要是在地理环境、文化源流、哲学品质等方面对雕塑艺术的影响。首先是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和地理条件对雕塑艺术的产生及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传统表现除了继承与发展的态势,几乎无断裂的痕迹,西方文化则不断否定又不断重建,很多学者认为,这与各自的地理环境条件息息相关。从地理的角度来讲,中国文化与西方伦是一对矛盾的范畴,从地理条件中的气候条件云分析中国文化,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受到了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是文化对于环境的一种适应情况,中国的历史中的动乱、衰退时期的气温变化都是比较大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一些盛世、和平时期气候是比较温和的,这不仅仅是偶合的现象,而是与气候的变化相适应的。

中国的地大物博决定了中国的雕塑显示了题材广泛的特点,不仅有人物、动物、虚构的动物,人与动物的合形还有山水树林、云朵雾气,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活场景,以及大量动物器物的造型。尤其在早期雕塑艺术中,各种题材无明显主次之分,也无主辅之别,但其封闭性也着重的显现出来,而且越来越占据着主要地位。

西方雕塑的出现首先也是作为建筑艺术的装饰而出现的,但在较短时间内它就获得了独立地位。欧洲地处温带,地理差异相对较小,但阿尔卑斯山的重峦叠嶂,西班牙的群山连绵,冰岛的茫茫冰川,也在地理差别中培育了欧洲人不同的民族的个性、不同的文化,在客观上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

古希腊的神祗与人同形同性,自上而下为“神系”,加之有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城邦与城邦间的联盟和城邦内奴隶制下的民主制。因此其雕塑以人体、人像为主题,从古希腊创立并奠定了以人为主题的雕塑形式后,一直到现代雕塑兴起的2500年中,人像始终占据着雕塑题材的主导地位,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人像雕塑作品。有单人也有组合的,动作姿态丰富多彩。

这种封闭性与公共性不仅是中西雕塑2000多年在题材和文化上最大的不同,也揭示了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是为死人服务的艺术,而西方大多的人像雕塑是为活人欣赏的艺术,显示了两者在目的和功能上的不同。中西方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又决定了不同的社会组织结构。
可以这样说,地理环境的封闭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元化,一元化又促使中国两千多年封建连绵不断;欧洲人的开放及形成了欧洲人的迁徙和商贸,也促发了政治的民主和国家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