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某一天,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门口,中国大型历史文物展。来参观的人对“马踏飞燕”赞不绝口。“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一个青铜雕塑作品,表现的是一匹奔马在草原上奔驰,极其生动形象。这件雕塑作品,马首微微向左侧,昂首嘶鸣,马鬃和马尾迎风飘扬,体态非常健壮,线条极为流畅。三个马蹄腾空,一只右后马蹄踏在一只飞燕上。不禁让人感叹:脚步的轻盈,奔跑的急速,设计的巧妙,制作的精湛。当文物在美国展出时,这只“马踏飞燕”成为广告的标志。

很快这只“马踏飞燕”闻名世界。后来,我国国家旅游局,将“马踏飞燕”作为旅游标志。这件“马踏飞燕”青铜雕塑作品是从哪里来的呢?1969年,在甘肃武威县,离县城二公里外的一个村庄,村民按照上级安排,准备挖地道。地道要从“雷台”底下穿过。“雷台”,就是供奉雷神的一个土台。
当地道挖到13米深的时候,发现地道的侧壁有一堵砖墙。村民打开砖墙,发现是一座古墓。古墓已被盗,破坏的很严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闻讯,迅速赶到现场,并进行了封锁。经过勘测、发掘,发现这是一座汉代夫妻合葬墓。在墓中发现青铜车马俑队。接着,在合葬的棺床附近,又发现四枚银制的将军印。说明墓葬主人四次被册封为将军。这座古墓发现于“雷台”之下,因此命名为武威雷台汉墓。
武威雷台汉墓发现的青铜车马俑队,顺利进入甘肃博物馆。这位四次被册封的将军,如此战功赫赫的墓主人是谁呢?在棺床附近又发现12个青铜人俑,有男有女。男俑背后的字是“张氏奴”,女俑背后的字是“张氏婢”。说明墓葬主人姓张。在青铜车马俑队的其中一匹青铜马前胸,发现了一篇铭文。铭文记载,这位姓张的将军,曾担任过武威郡守。
按汉代规定,郡守一级官员,用来铺地的铜线,不能超过2万枚。清理出来的铜钱有28000余枚,加之盗墓贼盗走和村民哄抢的,远远大于2.8万这个数。据此推断,这个姓张的墓葬主人,生前的的身份显然比郡守地位高。后来在青铜器上,发现“张君前夫人”和“张君后夫人”的铭文。称“夫人”是诸侯的妻子。这位张姓郡守同时带有侯爵的头衔。那么,这位姓张的侯爵究竟是谁呢?有学者考证,东汉年间,在凉州担任郡守,同时,又有侯爵头衔的,只有一个人,他叫张江。
由于凉州地处军事战略要地,张将军守峡谷,守土有功,被朝庭赐为“破羌将军”。这个“破羌将军”,跟出土的四枚银制将军印,完全吻合。那么,疑问来了。这位张将军怎么会拥有如此精美的,如此规模庞大的青铜车马俑队呢?据此,专家作了推测。这位张将军制作的青铜车马俑队,制作了两套,以备精选。
一套送皇帝,一套留存。去世后,后人将这套留存的青铜车马俑队作为陪葬品。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一次到甘肃博物馆。当他看到这组青铜车马俑队的时候,被其中的一只“铜奔马”吸引住了。于是,取了一个名字叫“马踏飞燕”。塑造一匹马和一只燕子,叠加在一起,不光给人以“马踏飞燕”的视觉效果,却又完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意象——天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