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永久禁止出国的文物,堪称国宝中的国宝。马王堆贡献了三件

发布时间:

当前位置:央美园林雕塑 > 技术资讯 > 被永久禁止出国的文物,堪称国宝中的国宝。马王堆贡献了三件

被永久禁止出国的文物,堪称国宝中的国宝。马王堆贡献了三件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泱泱大国,国宝何止万千,但这64件却是国宝中的国宝。1.商后母戊铜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铸品,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商后母戊鼎的由来有2种说法:一说为,“司”读“祀”,“母戊”是商。相关标签:美女

上一篇:艺术家舒勇“生命之花”雕塑捐赠“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
下一篇:重庆日军雕塑遭扇耳光官方回应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泱泱大国,国宝何止万千,但这64件却是国宝中的国宝。1.商后母戊铜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铸品,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公园景观大理石栏板石雕_1

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商后母戊鼎的由来有2种说法:一说为,“司”读“祀”,“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鼎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所铸;另一说为“司”意为“后”,表明墓主生前乃商王之“后”。2.陶鹰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新石器时代陶鹰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于2002年1月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3.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鹳鱼石斧图彩陶缸,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阎村,新石器时代前期的葬具。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

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之首。4.利簋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3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2002年1月18日,利簋被确定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5.大盂鼎属西周康王时期,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出土。

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大盂鼎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其居首位。6.虢季子白盘虢季子白盘,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

虢季子白盘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它的金文排列方式与字形处理方式显然有别于其他西周铭文,却与东周后期战国吴楚文存在着某种相近的格局。比如,它非常注意每一文字的单独性。线条讲究清丽流畅的感觉,而字形却注重疏密避让的追求,有些线条刻意拉长,造成动荡的空间效果。造型的精练与细密,也使大家惊讶于西周金文中这样清丽秀逸的格调。7.明孝端皇后六龙三凤冠六龙三凤冠,通高35.5厘米,冠底直径约20厘米。

龙全系金制,凤系点翠工艺制成。其中,冠顶饰有三龙:正中一龙口衔珠宝滴,面向前;两侧龙向外,作飞腾状,其下有花丝工艺制作的如意云头,龙头则口衔长长珠宝串饰。三龙之前,中层为三只翠凤。凤形均作展翅飞翔之状,口中所衔珠宝滴稍短。

其余三龙则装饰在冠后中层位置,也均作飞腾姿态。冠的下层装饰大小珠花,珠花的中间镶嵌红蓝色宝石,周围衬以翠云、翠叶。冠的背后有左右方向的博鬓,左右各为三扇。每扇除各饰一金龙外,也分别饰有翠云、翠叶和珠花,并在周围缀左右相连的珠串。整个凤冠,共嵌宝石128块,装饰珍珠5449颗,凤冠总重2905克。

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8.商嵌绿松石象牙杯商嵌绿松石象牙杯为商晚期牙雕,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商嵌绿松石象牙杯高30.5厘米,口径11.2厘米,口壁厚0.1厘米。牙质作米黄色。上部敞口唇薄,中部微有收敛,腹腔下部安有圆形底,底部比口部稍小,杯身嵌有绿松石。商嵌绿松石象牙杯显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艺才能,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增添了新的光辉,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9.西周晋侯苏钟西周晋侯苏钟,旧称晋侯稣钟,1992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共16件,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大小相次,排编成两列音阶与音律相谐和的编钟。

有铭文355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钟上。铭文叙述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周厉王亲征东国、南国。西周晋侯苏钟铭文记载的这场战争,史籍中无从查考,对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此外铭文中多种记时历日对西周的断代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2002年,西周晋侯苏钟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10.大克鼎属西周晚期,1890年陕西扶风法门镇任村出土,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千克。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与此鼎同出的还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钟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

因此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11.太保鼎西周太保鼎是西周青铜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出土于山东省寿张县梁山,西周太保鼎高57.6厘米,长35.8厘米,宽22.8厘米,重26公斤。四柱足,口上铸双立耳,耳上浮雕双兽。

鼎腹部四面饰蕉叶纹与饕餮纹,四角饰扉棱。鼎腹内壁铸“大保铸”三字。西周太保鼎纹饰优美,造型独特,铸造工艺精湛,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被《中国美术全集·青铜器卷》收录。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西周太保鼎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12.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新石器时代漆器。

1977年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该碗为食器,造型古朴,尤其碗外壁涂有天然生漆,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漆器之一。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漆器之一,曾被选为中国邮票图案。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河姆渡出土朱漆碗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名列其中,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

13.良渚出土玉琮王属新石器时代,1986年余杭反山12号墓出土,出土时,平正地放置在墓主关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圣崇高的玉制礼器。高8.8厘米、射径17.1-17.6厘米,器形呈扁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14.战国水晶杯战国水晶杯为战国晚期水晶器皿,于1990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水晶杯高15.4、口径7.8、底径5.4,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局部可见絮状包裹体;

器身为敞口,平唇,斜直壁,圆底,圈足外撇;光素无纹,造型简洁。战国水晶杯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15.春秋云纹铜禁铜禁是西周礼器,名禁,周天子只赐予周王室同姓的诸侯王及三公。

春秋云纹铜禁是春秋中期青铜器,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春秋云纹铜禁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重量95.5千克,呈长方形。春秋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工艺精湛复杂,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16.莲鹤铜方壶属春秋中期艺术品。1923年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大墓出土。

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原器通高126厘米、口长30.5厘米、宽24.9厘米。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

17.齐王墓青铜方镜属西汉时期,1980年山东淄博大武乡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出土。镜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重56.5千克。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背又饰有夔龙纠结图案,卷曲交错自如。

18.铸客大铜鼎属战国时期,1933年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又名楚大鼎或大铸客鼎。鼎口平沿刻铭文12字,刻铭开头即是“铸客”二字,故依惯例以开始二字名之,前足和腹下均刻有“安邦”二字吉语,又因此鼎在数千件楚器中最为雄伟,堪称楚王重器,特冠一“大”字,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19.三国漆木屐三国漆木屐是三国时期的漆木器,1984年6月出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郊的朱然墓,收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三国孙吴漆木屐的屐板和屐齿由一块木板刻凿而成;

屐板木胎基本呈椭圆形,长20.5厘米,宽8厘米,厚0.3厘米;屐板前后圆头,略呈椭圆形,髹黑红漆,剥落严重;屐齿为前后两个;穿孔有三个。三国孙吴漆木屐造型优美,漆质漆艺也很高,证明了中国2世纪前后就已创造了发达的漆工艺。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20.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漆盘上黑、红二色绘制贵族宴饮、出游、娱乐、梳妆情景,是三国时期漆器彩画的代表作品。

与三国孙吴漆木屐一同在朱然墓中发现。生活图漆盘直径24.8厘米,高3.5厘米,木胎制成。漆盘主要为彩黑、红二色,古朴典雅。其盘内、外颜色有所不同,内壁和底部涂红漆,外壁以及底部涂黑红漆。而盘中画面用色讲究层次和轮廓的勾勒,表现出三国时代吴地漆器彩绘的高超工艺。与一同发现的三国漆木屐一起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21.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该文物出土于山西大同城石家寨村的司马金龙墓,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为木质漆屏风,上绘有多幅人物故事画,色彩艳丽,线条清晰。

这一漆屏既是魏晋时期漆器珍品,又是北魏绘画史上的佳作。反映了北魏的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彩画漆屏风大都已经朽散,从保存较好的两段看,绘画内容大部采自汉代刘向《列女传》故事,绘画艺术和油漆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

它继承了战国和两汉漆画的优良传统,在相当大的画面上以富丽的色彩描绘了真实生动的多种图画,而技法上却较两汉前进了一大步。它的发现是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漆画上有大片题刻题榜文字,字体秀丽遒健,用笔和结字已近楷法,是晋隶向唐楷过渡的典型,是不可多见的北魏书法真迹。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中,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以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

22.《鞍马出行图》壁画鞍马出行图壁画,北齐娄睿墓中壁画一小部分,1979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娄睿墓中原有壁画400多平方米,保存下来的有200多平方米,生动地描绘了墓主人生前出行、筵宴等奢侈的生活和死后升仙的景象。2002年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23.涅槃变相碑此碑高302厘米,宽87厘米,厚25厘米,意在表现佛祖释迦摩尼涅磐前后的情景与佛陀讲法度人故事。

碑身正面中央浮雕为佛祖涅磐之时众弟子举哀情景,上部分雕“纳棺”“临终遗戒”“荼毗”“送葬”四图;下部为难陀供养图,碑额部雕众弟子将之护持须弥山,下层刻施主姓名。背面为母说法、焚棺和双足显圣、天界起塔。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24.常阳太尊石像常阳太尊石像又称常阳天尊石像,为道教上仙太上老君的造像。

此像于唐朝时期雕刻而成,造型丰颐,线条圆润流畅,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该石像高1.5米,以白石雕造,形象丰颐,神态和穆。右手持扇,左手扶几,盘坐于长方石座上。座的四面刻有铭文及供养人姓名。其形像优美,技法娴熟。常阳太尊石像最早是在唐开元七年雕凿而成,是研究道教、古代雕塑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中,常阳太尊石像以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

25.大玉戈大玉戈属礼仪用玉,主要用于古代高级贵族的仪仗之中,象征着权力和地位。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玉质仪仗器,长94厘米、宽14厘米、厚仅1厘米,堪称“玉戈之王”。2002年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26.战国曾侯乙编钟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为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

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

27.曾侯乙墓外棺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此外馆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器形最大、体量最重,并与金工结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28.曾侯乙青铜尊盘曾侯乙尊盘,是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国君曾侯乙的青铜器,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29.彩漆木雕小座屏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五件珍宝之一。高15厘米,长51厘米,座宽12厘米,屏厚3厘米。彩漆木雕小座屏以黑漆为底,上施各色漆加以彩绘,并于方寸之间雕刻51只鸟兽形象,是战国时期楚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作。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30.红山文化女神像属新石器晚期,1983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女神庙主室西出土。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庙址由南、北两组建筑组成,其中北组为主体建筑,南北十八米余,东西宽近七米。墙壁经过彩绘,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头部真人大小,面涂红彩,双眼镶嵌青色玉片,这是中国最早的女神像。31.北燕鸭形玻璃注鸭形玻璃注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是当时从罗马帝国输入的玻璃制品。此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交往的实物资料,也是中外历史上早期玻璃器中的珍品。

器表梢闪淡绿色,半透明,体横长。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放得稳,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鸭形玻璃注以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32.商青铜神树商青铜神树,1986年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商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达395厘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另外还有一棵只有下半部分树身,被命名为二号神树。

一号神树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树顶已残缺,基座仿佛三座山相连,主干三层,于山顶节节攀升,树的树枝分为三层,每层三枝,树枝上分别有两条果枝,一条向上,一条下垂,果托硕大,全树共有九只鸟,站立在向上果枝的果实上,一条龙延主干旁侧而下,蓄势待飞。

二号神树三面各有一跪坐铜人像,前臂残缺。商青铜神树是古蜀文明的代表,可谓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是古蜀先民人神互通的神话意识形象化的写照,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33.商玉边璋商玉边璋是商代玉器,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

商玉边璋为长54.5厘米,宽8.8厘米的条形玉璋,其状顶端一为钝角,一为锐角,射部和柄部两面,均阴刻有两组图案,图案分上下两幅,正反相对呈对称布局。图案里描绘的是古蜀先民在圣坛上举着牙璋祭祀天地山川的场面。商玉边璋上的整组画面连贯、生动,是研究原始绘画艺术和宗教的珍贵资料。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34.东汉摇钱树1990年四川绵阳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通高198厘米。整体由基座、树干、树冠等共二十九种部件衔接扣挂而成。基座为红陶质,树用青铜浇铸。树冠可分七层,顶层饰凤鸟为树尖;其下二层的干与叶合为一体,饰西王母、力士和壁等图案;下部四层插接二十四片枝叶,向四方伸出。饰龙首、朱雀与犬、象与象奴、朱雀与鹿以及成串的钱币等图案。

35.铜奔马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36.秦陵一号铜马车秦陵彩绘铜马车一组两乘,1980年出土于秦陵封土西侧20米处车马坑中,现陈列于秦俑博物馆文物陈列厅内。

秦陵一号铜马车为“立车”,是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照秦代真人车马1/2的比例制作。铜马车整体用青铜铸造,大量使用的金银饰件重量超过14千克,零部件达3000余个,采用了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是我国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铜车马通体施以彩绘,有云纹、几何纹、夔龙纹等图案,红、绿、紫、蓝等色彩艳丽丰富,生动描绘了秦代皇家属车的华贵富丽。

秦陵彩绘铜车马是秦代宫廷舆服制度的真实写照,对研究古代车制更是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37.墙盘西周铜器,因墙在周朝做史官又被称作“史墙盘”,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藏于陕西扶风周原文物管理所。墙盘型巨大,底部铸有铭文284字,腹和圈足分别饰凤纹和兽体卷曲纹,雷纹填地,圈足有折边。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做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

墙盘所记述的周王政绩与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中的内容非常吻合,关于微氏家族发展史部分的内容则并不曾见于已知的文献,填补了西周国史微子家族的一段空白,属于重要的历史资料。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38.淳化大鼎属西周早期,1979年陕西咸阳淳化县史家塬出土。

淳化大鼎是研究西周早期周人分布和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重要资料。淳化大鼎,西周青铜器,该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千克,为已知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圆鼎。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39.何尊属西周时期,1963年陕西宝鸡东北郊贾村出土。

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40.茂陵石雕西汉茂陵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是一批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的古代石雕艺术珍品,是两千多年前汉文化遗产,举世无双的古代雕刻艺术杰作。

作品风格凝重刚健,恢宏含蓄,是一批最能代表中华民族雄厚气质的艺术瑰宝。41.河姆渡出土陶灶属新石器时代,1977年河姆渡遗址T243出土。夹砂灰陶,通长55厘米、通高25厘米。俯视呈鞋底形,火门上翘,椭圆形圈足。内壁横安三个粗壮支丁,三丁分别置于两侧正好对称,一丁置于后壁。两侧外壁安有一双半环形与两侧支丁连成一体。42.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陕西西安大秦寺遗物。西安碑林第二室里立着一通名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著名石碑,由唐建中二年僧景净撰,吕秀岩书并题额。碑文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

43.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唐代,1970年西安南郊唐代窑藏出土。此壶仿游牧民族的皮囊式水壶造型,通高18.5厘米、口径2.2厘米、足8.8×7.1厘米。令人称奇的是在壶身中央,壶腹两侧面用模具冲压舞马图,突出于壶面的、金色的、奇异的马。这匹马身躯健硕,长鬃披颈,前肢蹦直,后肢弯曲下蹲,口中叼着一只酒杯,其上扬的马尾和颈部飘动的绶带显示出十足的动感。据考证,这是一匹正在舞蹈的马。

44.兽首玛瑙杯唐代,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又称镶金兽首玛瑙杯,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唐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

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45.景云铜钟景云铜钟是唐代为景龙观所铸之青铜钟,被称为“天下第一名钟”,世界名钟之一,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该钟原名“景龙观钟”,开元年间改景龙观为迎祥观,故又称“迎祥观钟”。后曾悬挂于西安钟楼。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今称之为“景云铜钟”或“景云钟”。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46.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唐代,1987年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锡杖由唐懿宗供养,长196厘米,重2.39公斤,用金2两,银58两。杖身4轮套12个环,中饰柿蒂状忍冬花结座,上托流云仰莲,5钴杵及智慧珠。锡杖尊体由复莲八瓣组成,锡杖下端有三栏团花纹饰,栏之间以珠纹为界,极为精细,杖身中空,通体衬以缠枝蔓草,上面錾刻圆觉十二僧,手持法铃立于莲花台之上,个个憨态可掬,神情动人,锡杖下端缀饰蔓草、云气和团花。

这枚锡杖是佛教世界的权威,为佛门法器中的至宝,属佛祖释迦牟尼,是世界锡杖之王。《锡杖经》云,佛告诸比丘:“持此杖即持佛身,万行尽在其中。”1987年4月,封闭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神秘之门被打开,此锡杖随着被发现。

47.八重宝函唐代,1987年四月初八佛诞日法门寺地宫出土。八重宝函的最外一重,是一个三十厘米立方的银棱盝顶檀香木宝函,由于是檀香木所造,难抵年月侵蚀,发现时已朽腐残破,仅余下的盒壁四周,有释迦牟尼说法图、阿弥陀佛净土图及礼佛图等描金加彩浮雕。第七重宝函以银铸成,四壁以平雕刀法刻有“护世四大天王”像,顶面有行龙两条,为流云所围。四天王形相栩栩如生,持弓执箭,各有神将、夜叉多人侍立,极其威严,使人肃然而敬。

凝目而视,彷佛诱人追随函壁的画像驰骋三界,遨游九重天。第六重宝函为素面盝顶银宝函,是八个宝函中最特别的一个,宝函通体素净,不加丝毫雕刻描绘而浑然生辉,出土时有绛黄色绫带封系。第五重名为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第四重宝函则为六臂观音盝顶纯金宝函,外型均与第七重宝函相近。外壁凿有如来及观音画像,或饰以双凤飞翔,配以蔓草纹,或刻上金刚沙弥合什礼佛的图景,造型逼真而细腻。两个宝函的场景丰富生动,人物众多,工艺精湛。

第三重宝函为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第二重宝函是金筐宝钿珍珠装武夫石宝函。两函外形近似,通体以珍珠、宝石嵌饰,并雕上花瓣图案,极其华丽精美。不同之处,是前者以金铸成,后者则以武夫石磨制而成。第一重宝函即佛指舍利所藏立之所——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塔顶为宝珠型,四面檐角翘起,阁额及檐下均饰菱纹。塔四面开门,门周布鱼子纹,门下部有象征性飞梯至塔座,小巧玲珑,金碧辉煌。塔座中立一小银柱,用以套置佛指舍利。

八重宝函精雕细琢,美不胜收,但它的价值,不仅在平雕刀法、宝钿珍珠装及盝顶这些古代工艺,还在于刻凿在四周壁面上的文殊、如来造型,正是佛教密宗内蕴的深刻表现,是密宗文化艺术史的一幅剪影。48.铜浮屠唐代,1987年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

通高53.5厘米,底座长宽各28厘米,二层长宽各24厘米,三层长宽各19厘米,房檐长宽各23.51厘米,重7.4千克。为模铸成型,精致玲珑,四角正方形亭单层阁式,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内盛放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一枚。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内。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49.中山王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1977年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错”墓出土。中山王“错”墓出土的“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造型复杂、工艺精湛,与中原艺术风格具有很明显的差别,这些文物的出土也为人们揭开中山国的神秘面纱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这件铜方案的造型体现了鲜虞族的艺术风格和民族智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工艺美术价值。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名列其中。

2011年被评选为河北省博物馆新馆入展文物“十大珍宝”之一。50.“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收藏于新疆博物馆。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

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51.中山王铁足铜鼎属战国时期,1977年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出土。此器铜体铁足的铸造技法在国内十分罕见。鼎壁与盖部云钮以下、足部以上,刻铭文77行,每行6字,唯末行1字,共469字,是已发现刻铭战国铜器中字数最多的,也是研究战国及中山国历史和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铭文构字秀丽、刀法娴熟,有所谓悬针篆风格,令人叹服。52.金缕玉衣刘胜金缕玉衣,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整套“玉衣”形体肥大,披金挂玉,全长188厘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玉片为岫岩玉制作,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黄金制成的丝缕把它们编缀,故称“金缕玉衣”。整体主要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五部分。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53.长信宫灯西汉,1968年河北满城县陵山出土。

灯体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重15.85公斤。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通体鎏金,灯体是一位跽坐掌灯、优雅恬静的宫女。器身共刻有铭文九处65字,分别记载了该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故名“长信宫灯”。据考证,此灯原为西汉阳信侯刘揭所有。54.铜屏风构件5件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铜屏风构件5件就位列其中,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55.角形玉杯西汉角形玉杯是西汉时期制作的玉器,于1983年在广州市南越王墓出土,收藏于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西汉角形玉杯通高18.4厘米,口径5.8~6.7厘米,壁厚0.2~0.3厘米,重372.7克。杯形如兽角,杯底有细软弯转的绳索式尾,缠绕在杯身下部。杯口沿阴刻弦纹一周,杯身以浅浮雕和双钩法饰勾连云纹。器体轻薄,抛光琢制俱佳。口沿上微残,青玉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褐色浸斑。西汉角形玉杯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汉代遗作,在玉器史是占绝对重要的地位,并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56.人物御龙帛画战国中期晚期,197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一号墓出土。

长37.5厘米,宽28厘米。画幅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兴棺材之间,应是引魂升天的铭旌,因年代久远已呈棕黄色。描绘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整个画面呈行进状,充满了动感。画中人物比例相当准确,使用单线勾勒和平涂与渲染兼用的画法,技巧已越成熟。人物略施彩色,龙、鹤、舆盖基本上用白描。

画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今发现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57.人物龙凤帛画《人物龙凤图》是战国时期佚名创作的一幅绢本淡设色画。该画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人物龙凤图》表现的是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

画中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阔袖长裙,双手合十像在祈祷。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风鸟,尾羽向上卷起。左侧是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画中所绘的龙的形象,因初发现时龙的左足破损,只见右侧足,而一度被认为是夔,该作品也曾定名为《夔凤人物图》。该画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58.西汉直裾素纱襌衣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此件素纱襌衣为交领、右衽、直裾,类似汉时流行的上下衣裳相连的深衣,而袖口较宽。

除衣领和袖口边缘用织锦做装饰外,整件衣服以素纱为面料,没有衬里,没有颜色,故出土遣册称之为素纱襌衣。它由精缫的蚕丝织造,以单经单纬丝交织的方孔平纹而成,丝缕极细,轻盈精湛,孔眼均匀清晰,通身重量仅49克,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其高超的制作技艺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59.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棺椁用巨大的木板制成,置于墓底正中。椁室上下四周塞满木炭和白膏泥,上面层层填土夯实。一号墓通高2.05米,以每尺0.23米换算为8.9尺,约等于9尺,两侧臂高为通高的1/3,即3尺,通高和臂高相加也为1丈2尺。60.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帛画覆盖在一号墓即辛追墓的内棺上,呈T字形,长205厘米,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画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西汉初年的神仙方术思想,学者认为帛画的作用是接引死者走向天国。

61.红地云珠日天锦属北朝时期,1983年青海都兰县热水乡血渭吐番墓出土。长48厘米、宽28厘米。为锦幡残片,组织为1:1平纹经锦,图案以日天及狩猎纹为主,并织有“去”、“昌”等文字。此织物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格,十分珍贵。62.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本续》纸本,属西夏时期,1991年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出土。出土经书共9册,完本者有封皮、扉页,封皮左上侧贴有刻印的长条书签,书名外环以边框;

封皮纸略厚,呈土黄色,封皮里侧另背一纸,有的纸为佛经废页,背时字面向内。全页版框纵30.7厘米,横38.0厘米,四界有子母栏,栏距上下23.5厘米,无界格,半面左右15.2厘米。版心宽1.2厘米,无象鼻、鱼尾。上半为书名简称,下半为页码,页码有汉文、西夏文、汉夏合文三种形式。

每半面十行,每行二十二字,每字大小1厘米左右。通篇字体繁复、周正、秀美。包括《吉祥遍至口本续》等四种经文,白麻纸本,木活字版精印,蝴蝶装,封皮贴有书签,首页载有“集经”、“藏译”、“番译”者的名字。9册的文字达10万字,是一部保存较好的木刻本西夏文佛经。该经书的内容在印刷中有版框栏线交角处缺口大、版心行线与上下栏线不相接、同一面同一字笔锋形态不一、栏线及版心行线漏排、省排、经名简称和页码用字混乱、有错排、漏排、数字倒置等活字版印本特征,因此这部藏传佛教经典的西夏文译本,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之一,它的发现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提早了一个朝代,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具有重大价值。

63.青花釉里红瓷仓元代瓷器,1974年在江西省景德镇凌氏墓出土,元青花釉里红瓷仓通高29.5,横宽20.5。仓楼为亭式重檐,瓦由釉里红点彩串珠组成,飞檐、朱栋、雕栏,造型别致,华贵绚丽,充分体现了江南木构建筑的特色。

元青花釉里红瓷仓是中国唯一一件有明确纪年的楼阁式瓷仓,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64.竹林七贤砖印模画此砖印模画于1960年4月在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南朝墓葬出土。长244厘米,宽88厘米,由300多块古墓砖组成,出土时分东西两块,一块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另一块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四人。荣启期是早于“七贤”许多年的春秋时期人物,由于荣启期的性格和“七贤”极为相似,又被时人誉为“高士”,所以,砖画中安排荣启期和“七贤”在一起,除了绘画构图对称的需要外,荣启期更有为“七贤”之楷模的寓意。

这幅砖画纯熟地发挥了线条的表现能力,人物造型简练而传神,八人席地而坐,或抚琴啸歌,或颔首倾听,性格特征鲜明,人物之间以树木相隔,完美地体现了对称美学。

被永久禁止出国的文物,堪称国宝中的国宝。马王堆贡献了三件.相关作品

 

被永久禁止出国的文物,堪称国宝中的国宝。马王堆贡献了三件.相关文章

 

×
不论您是雕塑这个行业还是对我们,或者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的疑虑,您都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必将尽心尽力为您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电话咨询
135-8216-1651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