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汗腺发达,胸廓深广,心肺发达。其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听觉和嗅觉敏锐。通过化石研究已经证实,马属动物的祖先—始新马出现于5500万年前的北美,其身体如同狐狸样大小,以多汁嫩叶为食,前足有四指,后足有三趾。随后,自然界发生地形、气候及生态变化,出现了开阔的内陆平原,马的进化也逐渐适应了这些变化。

马的进化经历了始马、中马、原马、上新马和真马等主要发展阶段。其主要进化特点是:体躯增大;体高增高,体高由原来的40厘米增高至120厘米以上;趾由三趾或四趾进化为单趾,以利于奔跑;牙齿由低冠的阜头结构向高冠、齿质坚硬、齿面宽而多皱结构变化,以利于采食干草;

脑容量增大。始马:头颈均短,背部弯曲,体高约40厘米,前足有四趾,后足仅三趾着地。前肢的尺骨、后肢的腓骨细长,但仍分开。臼齿短小,齿冠低而有阜状突起。生活于矮树林中,以鲜嫩多汁的树叶和软草为食。中马:体型稍大,体高约50厘米,前后肢都只有三趾,中趾特别发达,用以支持大部分体重。仍生活在森林中,并能在硬地上快速奔跑。原马:是重要的中间过渡形态,生活环境转移至草原,以粗硬草为食。体型增大,牙齿更加坚硬,头骨容积增大,面部变长。

每足仍有三趾,行走时仅中趾触地。上新马:距今约1200万年,体高已有100厘米左右。四肢仍各只有三趾,仅有中趾显露,两侧第二、四趾呈细枝状残余。真马:最早出现于距今约100万年前。四肢已完全成为单蹄,但与现代家马相比仍有显著差异,如头骨大而狭长,齿面小而皱褶多,四肢骨细长,每足中趾发达,两侧还有退化趾骨可见。由真马进化出家马的四大祖先普氏野马、森林马、冻原马和鞑靼马。

通过与古测序数据比较,发现普氏野马并非家马祖先,其分化时间是在3.8~7.2万年之间,远远早于家马被驯化时间;马属动物的祖先分化时间大约是在400~450万年间;在过去的200万年间马的种群有很大的波动;而且发现在马的进化过程中与免疫和嗅觉有关的通路受到了极大的选择。野马的一种,也称欧洲野马或太盘野马。鞑靼野马曾经广泛分布于欧洲,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灭绝。

全称普热瓦斯基氏野马,体型健硕,体长2.8米,身高1米以上,体重约为300公斤;形似家马,但额头没有“刘海”,鬃毛短而直立,马尾呈束状;四肢短粗,常有2-5条明显的黑色横纹,小腿下部呈黑色,俗称“踏青”腿。普氏野马有33对染色体,比家马多出1对。栖息于山地草原和荒漠。

性机警,善奔跑。一般由强壮雄马为首领结成5~20头马群,营游移生活。原分布于中国新疆北部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普氏野马曾一度濒临灭绝,据记载曾经只留有12个个体,后来经人工干预扩繁后放回大自然,再一次得到了大量的繁殖,现大约有2000余匹。通过对普氏野马基因组杂合度的研究,表明其存在高度的近交现象,这与其由12匹基础马、4个母系保种而来的事实相符。“汗血宝马”又名“大宛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纯血骑乘马品种,有3000多年历史,与阿拉伯马、英国马并列为当今世界上仅有的3种纯种马。

大宛马是中国汉朝时西域大宛出产的一种良驹,山地马种,抗疲劳,蹄坚硬,甚至可以“日行千里”。《史记》中记载,张骞出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唐太宗时,西域进贡千里马,据说其中就有“汗血宝马”。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特勒骠”传闻就是突厥赠送的“汗血宝马”。汗血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马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

枣红色或栗色毛的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因此称之为汗血马。马史学家认为,汗血马其实就是现存于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德、俄、英等国的名马大都有阿哈尔捷金马的血统。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42厘米,体重267.7~372千克。在遗传学上,蒙古马具有抗寒、耐粗饲、有耐力、生命力顽强等特性。哈萨克马是食草性家畜。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
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河曲马是一种古老而优良的挽乘兼用型地方马种,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地区,因产地处于黄河上游拐弯之处,得名河曲马。该马性情温驯,容易管理,并以其良好的适应性、较大的挽力和持久力。河曲马外形较匀称,全身结构良好。
公马具悍威,鬃、尾毛粗长厚密。体质类型以结实粗糙为主,毛色以黑色、青、骝、栗为主,而相当数量的马具有白章特征,出现率高达到24.17%。这是中国其它地区的马种所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