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3日,“2008奥运景观雕塑巡展·北京展”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开幕,它也标志着首轮奥运景观雕塑国际巡展正式启动。在之后的10天展期中,平日里就很热闹的王府井更是游人如织,人头攒动。人们来这里,不为小吃,不为购物,就是奔着雕塑展览来的。

王府井涌动着的这股观看奥运雕塑的热潮仅仅是个开始,此后,随着“2008奥运景观雕塑巡展”的不断移师,对奥运雕塑的热情又在天津、厦门、长春、兰州等地掀起。可以说,每到一地,都是观者如潮,好评如潮。9月16日,这股热潮绵延到了郑州,“2008奥运景观雕塑巡展·郑州展”开幕,偌大的郑州绿城广场摆放了近300件雕塑作品。上午9点不到,广场上的人群就熙来攘往。恰逢周末,看得出来,很多人是扶老携幼,全家出动。人们一边仔细地观赏品评,一边忙着在自己喜欢的雕塑前拍照留影。
一位男士挨个地用数码相机给每一个雕塑拍照。他说自己是来郑州出差的,他全拍下来一是为了回去给家人看,也想发到网上和网友共享。一位就在绿城广场旁边楼房里居住的女士说,今天她家里有好多客人,她请住在开封的妹妹一家来看展览了。她说,绿城广场经常搞活动,但像这样高水平的、免费参观的雕塑展览还真不多。
又和奥运会有关系,所以大家的兴趣都很高。奥运景观雕塑巡展活动是第29届奥运会一项重要的公益文化活动,历时三年,计划巡展国内15座城市,国际12座城市。郑州巡展是国内巡展的第六站。作为中部崛起的领航城市,郑州近年来十分重视利用雕塑艺术筑造文明工程及国际形象,启动了国际城市雕塑年。通过此次郑州巡展,配合郑东新区的开发,已成功地利用雕塑艺术“速成”了一种文化取向。
据悉,郑州市政府已经买下了来郑州展出的全套290件展品,将留归郑州市雕塑景观建设作为方案储备,此举使郑州成为2008北京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唯一获得全套作品方案收藏权的城市。对于郑州巡展,巡展策划人、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秘书长邹文评论说,本次活动由此促成了一种全新文化遗产及艺术品的城市收藏模式与制度的诞生——城市作为最大最具实力的收藏主体,开始大规模集藏世界艺术珍品,实现有形的城市经营,预示中国艺术在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发展中的无限潜力,艺术开始作用于城市文化建设。
它象征着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奥运与中国五千年传统文明发祥地的时空联系,象征着奥运真正来到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目前,奥运景观雕塑巡展国内展程已过半,展场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使用三套总数近900件展品,以普通货运车计共使用运输车辆约70辆次,行程超过万里,已赢得数百万人次的现场观众,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文化展览,也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雕塑巡展。邹文说,在当今社会,民意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力。但在美术界有一股学院思潮,强调艺术家独立而私人的意志和权利应受绝对尊重,很烦他人的影响,很烦“群众”。
另一些做法,则是虚伪地利用“群众”,伪造民情民意。正因为此,此次奥运雕塑巡展非常强调真实民意的参与和体现,巡展中设置了观众参与的环节,每到一地请观众即时投票。为了便于观众投票,大赛为每件雕塑特制了展箱,这个展箱有一个夹层,在外面开了一个可供观众投票的小口。
巡展工作人员每到一地,会发给观众选票,不同颜色的票分别代表不同评价,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雕塑投票。他们的这一与公众互动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观众行使了自己主人翁的发言权,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人文奥运建设的参与者。对此,同时又身兼“大赛”组委会秘书长的邹文在兴奋之余,有种成就感。他说,在他所组织的各项雕塑展中,参观人数突破数百万还是首次。而且对于雕塑这个边缘艺术品来讲,能够收获如此热情更是一个艺术上的突破。观众的热情让他很感动。
巡展还将继续下去。这股观看奥运雕塑的热潮,将像涟漪一样,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地荡漾开去。可以肯定的是,它每到一地,都会使当地市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成为这个城市休闲生活的新亮点。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2005年8月8日正式启动,共收到五大洲近90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位雕塑家的方案作品近3000件。经过中、英、俄、意、德等国17位专家评委评选,最终确定56个国家和地区的290件优秀雕塑方案。
每件作品复制3套,以每轮3个城市的速度在全国十多个城市巡展。国内巡展结束后,根据公众投票和专家评议从中选出29件作品——象征第29届奥运会。部分作品还将配合奥运火炬传递活动进行包括联合国总部的国际巡展。